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9/25 6:0:3

一、识记理解(21分)

  • 1.阅读回答问题。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xún(  )天道,刚毅坚(  ),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②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现。对于个人而言,自立自信、勤学苦思、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等,都是自强不息的表现。纵观中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维护国家完整和民族尊严而前仆后继、取义成仁,同样诠释着他们对自强不息的理解。
          ③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革新创造,都是自强不息精神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光荣激励着我们,梦想召唤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挺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永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练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本领,不断增减创新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
    (1)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遵xún
     

    ②坚
     

    (2)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①精髓:
     

    ②逆境:
     

    (3)为了诠释“自强不息”,文中运用到不少成语,选段中有不少成语,请至少写出三个。
    (4)下面是从以上文段中选出来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B.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各个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现。
    C.光荣激励着我们,梦想召唤着我们。
    D.不断增减创新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
    (5)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一副对联,按上下联的顺序,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治学当求日精进
    ②童颜鹤发胜当年
    ③为人应思强家国
    ④日照新居添锦绣
    ⑤柏节松心宜晚翠
    ⑥花栽园圃吐芬芳
    上联:
     

    下联:
     

    组卷:14引用:1难度:0.9
  • 2.古诗文名句中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佳句众多,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李白 《行路难(其一)》 诗人从苦闷中挣脱出来,重拾倔强自信,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表达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人坦陈心志,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忠君为国之心弥坚。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表现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范仲淹 《岳阳楼记》 滕子京虽遭贬谪,仍能奋发有为,经过两年的励精图治,取得不俗政绩。 越明年,④
     
     
    张岱 《湖心亭看雪》 侧面描写,借舟子的话表现作者孤高冷寂的品格。
     
     

    组卷:18引用:1难度:0.5

三、综合(8分)

  • 7.九(1)班举办诗歌朗诵会,将要朗诵艾青的诗。请你积极参与,并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活动。
    (1)活动一: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是艾青诗句的一项
     

    A.太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B.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D.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2)活动二:当代作家彦火说过:“艾青诗选所收的诗作,其中有一首诗给我很大的感触,因为这首诗代表了艾青的精神。这首诗叫《礁石》。”请你分析此诗中“礁石”的象征意义,说说艾青的精神内涵。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礁石”的象征意义:
     

    艾青的精神内涵:
     

    (3)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剂,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请你论述学习与智慧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

    组卷:14引用:1难度:0.8

四、写作(50分)

  • 8.作文。
          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朋友,读懂误解委屈背后的真情;读父母,读懂唠叨琐碎背后的深情;读老师,读懂宽严相济背后的期许;读山水,读懂风光旖旎背后的柔情……
          请以“读懂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字迹工整;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组卷:181引用:2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