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6课 孤独之旅》2023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5/11/25 4:0:19
一、选择题
-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17引用:1难度:0.9 -
2.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漫步苏堤,桃红柳绿,百鸟唱和;寻幽九溪,古木参天,流水淙淙。西泠桥畔,凭吊苏小、武松,尽抒怀古幽情;钱塘江边,观赏汹涌潮水,畅想时代风采……组卷:58引用:2难度:0.9
二、填空题
-
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分别是《》《》《》《》;
《》《》《》《》《》。
(2)“乐府双璧”指的是古代哪两部文学作品、。组卷:24引用:1难度:0.5
三、基础知识
-
4.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yú。
(2)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bēi微,那样柔弱……
(3)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4)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组卷:1引用:1难度:0.8 -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A.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B.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
C.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D.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组卷:16引用:2难度:0.8 -
6.按意思写词语。
(1)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形容水流湍急、波浪相撞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声势浩大。
(3)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
(4)形容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5)全副精神高度集中。组卷:11引用:1难度:0.9 -
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①从浸种这一天开始,一年的农事就来临了。早起,水qú( )的水明亮而丰满,种子已经浸好,发出了星星点点的芽bāo( )。看看天候,年轻人就去向老者讨一点种田经。平素里沉默寡言的老者就会从种子滔滔不绝说开去……春惊二月,一声牛哞,荡开了田畴上袅袅的烟缕。阳光很好,嘹亮的“布谷——”声声催耕,田壤上到处是明亮的水洼子。shǎng( )午,老者出现在田埂上,年轻人紧随其后,一老一少言笑晏晏,真是人声鼎沸。此际的旷野花香鸟语,让人心旷神怡;杂花生树,令人眼花缭乱。
②一场雨后,种子就疯长开了□阡陌上,屋舍后,草篱前,万木争荣。桃花□蔷薇竞放,十里花香□千里春光。乡村便在蒙蒙水雾中,渐渐洇上了文人雅士的山水画卷。江南不就是半角白墙,几重瓦檐,一束桃花,两三春鸭,一蓑烟雨吗□
(节选自王建中《耕织记》,有删改)(1)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烟缕(lǚ)
B.嘹(liào)亮
C.水洼(wō)
D.旷(guǎng)野
(2)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水qú
芽bāo
shǎng午
(3)第①段中的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沉默寡言
B.人声鼎沸
C.花香鸟语
D.眼花缭乱
(4)第②段中四个□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 , —— B.! , 、 ? C.。 、 , ? D., 。 ; …… 组卷:399引用:7难度:0.4 -
8.比一比,再组词。
篇翩邀
偏骗激组卷:6引用:1难度:0.5 -
9.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2)“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3)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组卷:43引用:2难度:0.8
四、综合读写
-
10.学校开展“璀璨非遗,薪火传承”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节气推介】校文学报《雨荷》“节气专栏”征稿,请你仿照示例,用简练的文字介绍其中一种节气,且至少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立春,寓意万物生长,新的开始,青虫仿佛听见了抽芽的青草血液流动的声音。
惊蛰,寓意春雷始鸣,焕发生机,蛰虫纷纷跑出地洞传唱春的旋律。
组卷:4引用:1难度:0.8 -
11.系统找不到该试题
五、解答题
-
12.以小见大法。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似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的艺术效果。例如本单元刘绍棠的《蒲柳人家》:
组卷:7引用:0难度:0.9 -
13.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
(2)结合课文《富贵不能淫》,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组卷:13引用:2难度:0.7
六、现代文阅读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莽莽昆仑
墨村ㅤㅤ①中士下岗的时候,“白毛风”刮得正紧,雪雾弥漫,雪山冰峰若隐若现,利刃般的寒气,如钻心之虫剥皮噬骨。中士不管,似乎听得见自己周身血液撞击管壁的声音。
ㅤㅤ②中士抱紧枪,裹紧大衣,顺石阶路往下走。风声尖啸着,撕扯他的皮大衣,雪团也纷纷横着往身上扑,吹得眼睛生疼。中士不反抗,反抗也无望。雪团狠命亲中士的嘴巴、鼻孔,堵得他喘不过气。
ㅤㅤ③一排石头砌成的营房在山坡背风处,包括中士在内,驻守着八九个兵。中士顺石阶路一级级往下走,岗楼便被扔在了脊背上。岗楼上的五星红旗,刚换上的旗面又被风咬碎了。 接岗的士兵持枪而立,如雕塑,生根般稳。
ㅤㅤ④中士走近石头房,跺跺脚,抬手推了一下门,结了冰的木门闪开一条缝。
ㅤㅤ⑤巡逻归来的兵们正围在火炉边取暖,侧身而入的中士摘下了皮手套,一只手便去抓怀中的枪,猛然醒悟了似的急缩手,但为时已晚,冰冷钢蓝的枪身已生生啃去手掌内的一层皮肉。这一切,被走出厨房的军士长看个真切,“嗤”地笑出了声,“又不是新兵!”中士抬起手掌,用嘴吮吮,翻眼瞅着,“我想提前退伍,就今年。”
ㅤㅤ⑥军士长望着中士又望望大家,他们的脸都一模一样,长期的高原生活,被强烈的紫外线亲吻得黑红干燥,飞翘的死皮一揭,便蹦出一条红白的鲜嫩肉色,极像画家即兴的一个飞笔。军士长说:“别忘了,咱是军人。”
ㅤㅤ⑦去年开山时,一名画报记者从北京来,人上了哨卡,可就是瘫在床上,脸如黄纸。中士用土法给记者治高原反应,在他太阳穴、人中穴等处,耐心地一下一下按压,一口一口喂罐头汁。中士说:“初来乍到,都这样。”记者感动:“我来半天,就成这副熊样。”中士说:“习惯了。”“你们太不简单了,我要把你们全都拍下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在喀喇昆仑山这天寒地彻的冰峰哨卡上,战斗着一群多么可亲可敬可爱的了不起的战士!”
ㅤㅤ⑧记者咬着苍白的嘴唇,手握相机,挣扎着硬是滚下床。站不住,就跪在地上,边流泪边给中士他们一张接一张地拍照,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中士和战友们憨厚地笑着,“咱是军人哩!”
ㅤㅤ⑨中士用嘴吮吮手掌虎口,避开军士长的眼,抬头望向屋顶。屋顶上,团团重重叠叠的图案,浑圆,发黄——这归功于长期的烟熏。抽象的图案曲里拐弯,中士很自然想起家乡那一眼望不透的沟沟岔岔、梁梁峁峁。
ㅤㅤ⑩他突然嗓子发痒,想唱,于是就唱:“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他唱得心酸,嘶哑的声音破了,如一缕破布条,在屋子里绕过来绕过去。
ㅤㅤ⑪军士长进了厨房,接连端出几种罐头菜肴,对大家说:“同志们,今天是刘根同志的生日,我们一起祝刘根同志生日快乐!”
ㅤㅤ⑫“嗯?啊!”中士胸口一热,泪水夺眶而出,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这是几个月前我女朋友来的信,说我的邻居们出外打拼,一个个家里都盖起了小洋楼,我要再不早点退伍回去,什么都耽误了。”
ㅤㅤ⑬军士长沉默半晌,猛然抓起桌上的暖水壶,依次倒满一排空碗:“喝!”七八只碗无声高举,“咣”地一声,几线水珠溅起来,落在火炭上,腾起一股裹了灰末的水蒸气……
ㅤㅤ⑭火炉里焦炭没劲了,屋内已冷。军士长撮起几块焦炭投进去,一缕蓝烟飘起来,又用火钳在火炉里搅了搅,“叭叭”炸起几串火星,溅在了大家的身上、帽子上。
ㅤㅤ⑮突然,军士长大声唱起来:“什么也不说,胸中有团火,一颗滚烫的心哪,暖得这钢枪热……”
ㅤㅤ⑯中士和几个兵精神为之一振,雄壮的歌声在清冷的雪山哨卡上飘荡回响,经久不散:“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一颗博大的心哪,愿天下都快乐……”
(1)请阅读全文后填空: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士的心理变化。
决定退伍→①→②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结合语境,赏析第(1)段中加点的词语。
中士下岗的时候,“白毛风”刮得正紧,雪雾弥漫,雪山冰峰若隐若现,利刃般的寒气,如钻心之虫剥皮噬骨。
②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3)段画线句。
接岗的士兵持枪而立,如雕塑,生根般稳。
(3)从记叙顺序角度,分析第(7)(8)段的作用。
(4)联系文章内容,说一说文章以“莽莽昆仑”为题目有什么妙处?组卷:24引用:1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