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2024年同步练习卷(7)
发布:2025/11/23 5:0:16
一、选择题
-
1.【鉴君子风范】
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综观我们的社会,社会中的人们,总是会为了所谓的事情而烦恼,或为了名誉、或为了利益,或为了前程……总是每天闷闷不乐。_____。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因为在你心中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的气度,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①我们今天来借鉴君子风范,也是希望从这里找到幸福道路,从这里找到生活方向。
②这些都对自身产生了一种压力,离幸福的境界越来越远。
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成为君子,就要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④有这样一种情况,总是抱怨所处环境,抱怨客观事实——所谓的怨天尤人。组卷:35引用:2难度:0.5
二、基础知识
-
2.一词多义。
(1)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2)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3)名: 名之者谁 卷卷有爷名 (4)谓: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5)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与日去 (6)得: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志,与民由之 (7)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连月不开 (8)归: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组卷:124引用:2难度:0.6 -
3.文言虚词“之”字常见的用法有:A.代词,代指某人或事、物;B.结构助词,的;C.助词,用在句子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宾语前置的标志,多用于否定句中。请你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只填序号)
(1)录毕,走送之
(2)当余之从师也
(3)无鲜肥滋味之享
(4)弗之怠组卷:29引用:0难度:0.9 -
4.填空。
(1)说明方式可分为和两大类。说明顺序可分为、.其中逻辑顺序可分为、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包括、、等。
(2)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组卷:1引用:1难度:0.7 -
5.联系《桃花源记》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组卷:67引用:1难度:0.7 -
6.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大气,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大海大气,不拒绝点滴清澈的泉水抑或浑浊的污水,于是,他的心胸更加广阔,拥有了hào hàn与澎湃;高山大气,不嫌弃一块石头的丑陋,一棵小草的卑微,于是,他的身姿更加伟岸,拥有了巍峨与坚定;蓝天大气,不厌恶一片乌云的阴晦,一只小鸟的聒噪,于是,他的眼界更加辽远,拥有了广mào与无边。组卷:186引用:11难度:0.9 -
7.重点词语理解。
(1)当户织:
(2)何所思:
(3)何所忆:
(4)鸣溅溅:
(5)鸣啾啾:
(6)不用尚书郎:
(7)愿驰千里足:
(8)出郭相扶将:组卷:4引用:0难度:0.6 -
8.【古今异义】解释加点词。
(1)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2)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4)良多趣味
古义:
今义:组卷:95引用:4难度:0.8
三、语言运用
-
9.口语交际。
ㅤㅤ最近,某夜市附近的居民李先生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夜市经营干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要求取缔。如果你是接待人员,应该如何说服李先生?(50字左右)组卷:72引用:1难度:0.8
四、默写
-
10.古诗文名句默写。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王维《竹里馆》中的“,”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组卷:1467引用:3难度:0.8 -
11.默写句子。
(1),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2),悠悠我思。(《诗经•子衿》)
(3)微君之躬,?(《诗经•式微》)
(4)黄发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
(5)潭中鱼可百许头,,,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6)《关雎》中表达对淑女的爱慕之情,表明淑女是君子理想的配偶的句子是:,。(《诗经•关雎》)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千古名句是:,。组卷:17引用:1难度:0.5
五、文言文阅读
-
12.阅读《爱莲说》,按要求完成问题。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面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A.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根据短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组卷:39引用:3难度:0.7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面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跳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释]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保卫。③泫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下列对甲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
B.《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善的。
C.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贤者的表现是“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B.左右命之拜(拜见)
C.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向来)
D.索之固(坚持)
(3)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吾不能扦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5)“长于譬喻”是《孟子》散文一个重要的特色。结合甲文内容谈谈比喻论证在文中的运用及好处。
(6)请结合乙文内容,概括哪些情节体现了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的舍身取义之心。
(7)两篇文章共同揭示了什么主题?请结合生活谈你对该主题的理解。组卷:9引用:1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