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制)(2024)六年级上册《第23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024年同步练习卷(6)
发布:2025/11/23 3:0:20
一、基础练
-
1.下列对《富贵不能淫》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83引用:2难度:0.8 -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31引用:2难度:0.7 -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括号里,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 )我走到哪里,( )我睡得很沉,( )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 )会忽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组卷:1065引用:11难度:0.7 -
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ㅤㅤ)
组卷:7引用:1难度:0.8 -
5.填空。
《背影》以为线索,开头提及“背影”表达的是之情,第二次描绘“背影”突出的是之情,然后寻找“背影”流露出的是之情,最后回忆“背影”则集中抒发了对父亲的之情。组卷:18引用:1难度:0.8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出自《周易》的箴言,理至易明,让我们受益① fěi浅。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多种多样。《沁园春•雪》赞颂祖国大好江山,“须晴日,看红② zhuāng素裹,分外妖娆”,迸发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爱这土地中》一只饱受磨难的鸟也要用“③ sǐ哑的喉咙歌唱”,用整个生命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
在中国近代创办大学的浪潮中,“自强不息”一词更是多次被写进大学校训,甲 。站在世纪的开端,我们青年,更是应当将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下去。首当其冲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其次要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青年人决不能墨守成规,要以非凡的胆识不断创新。最后,要把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公而忘私的思想联系在一起。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文中画横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理至易明
B.生生不息
C.首当其冲
D.墨守成规
(3)下面是原文“甲”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们希望通过“自强不息”来提醒和激励青年一代定要刚毅自强,百折不挠。
②少年自强则民族不朽,青年自强则国运昌盛。
③这也是先辈们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的心声。
④我们的祖国历经百年沧桑,经过一代一代先辈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现今的朝气蓬勃。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组卷:6引用:1难度:0.8 -
7.朱自清的《春》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晰,活泼,优美。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试找出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跟同学、老师分享你的体会。
组卷:56引用:3难度:0.5 -
8.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ㅤㅤ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材料的主要内容(15字以内,标点符号计数)。
ㅤㅤ日前,《中国诗词大会》同名图书与读者见面,该书由《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文字脚本整理润色而成。新书《中国诗词大会》(上下)由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官方独家授权出版。董卿也邀请读者们一起加入这场诗词狂欢,她说:“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你荡气回肠,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我们将开启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智慧,也同样能够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组卷:20引用:1难度:0.5 -
9.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句中的横线上。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奔腾),……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结果),是麦田。
(3)我那时是(惊奇、惊讶)地叫了一声的。
(4)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露出)淡青色。组卷:83引用:1难度:0.8
二、提升练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枪鱼的表象与本质 ①我高中时,看过很多生物学书籍,有一张“金枪鱼”的图片记忆犹新。在看到那张图片前,我脑海里的金枪鱼头上是有“枪”的。直到看见真正的金枪鱼图片,我才知道,金枪鱼头上根本没有“枪”。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多了一个恶习,每当聊到生物时,总会拿金枪鱼出来吹嘘:“你们知道吗?金枪鱼其实没有枪。”当看到众人一脸茫然后,才洋洋得意地给出答案:“有枪的,叫剑鱼!”
②高中毕业之后,我去了大城市读书,第一次尝到了金枪鱼沙拉。我对金枪鱼的认识又升级了——“金枪鱼肉是黄黄的,碎碎的,烂烂的,一股腌制的浓烈咸味,口感极差”。直到后来我吃到了金枪鱼刺身,才发现这种鱼吃起来竟然如此鲜美。随着对日料的了解,我不仅知道有一般的金枪鱼刺身,还有金枪鱼腩刺身以及金枪鱼中口感更佳的蓝鳍金枪鱼种。
③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总有一个“本质化”的倾向。人们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竭尽全力去寻找万事万物的本质,就像我认识金枪鱼的过程一样。
④曾经我以为人们口中常说的知识指的就是书本知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慢慢明白,书本知识仅仅只是知识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按照人的经验来划分的话,书本上的知识仅仅是间接经验的一种,直接经验则要求人们第一手获取。比如,我真的想要获得“金枪鱼是什么味道”这样的知识,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尝一尝。
⑤但如果仅仅是把对金枪鱼的认识片面地分割成了理论和体验,这就陷入了二元论的泥潭。很多人喜欢争辩,到底是书读得多好,还是生活经验多好。实际上,从认识世界的角度来说,两者应该不分彼此,相辅相成。有时候直接体验先于书本知识,人们就会强调经验的重要性而忽略了理论学习。陷于其中的人,会变得极其主观,只看树木不看森林。有时候间接知识先于直接体验,人们就会变得纸上谈兵而不切实际,人们就会道听途说,从而产生许多刻板印象和偏见。无论强调哪一种,都变成了僵硬的二元论,并不能帮助我们真正全面地认识事物。
⑥让我们回到金枪鱼的故事上。当我借助于理论和实践逐步认识金枪鱼,我可以打包票说我就认识了金枪鱼的本质了吗?遗憾的是,并不可以,甚至我也许永远无法认识到金枪鱼的本质。我也许知道了金枪鱼的种类,习性,生殖方式,金枪鱼的模样,甚至尝过了金枪鱼的口味,但不能说我真正了解了金枪鱼:我还没有见过金枪鱼游泳的姿态,既不知道它小时候长什么样,也不知道它将如何死去。最关键的是,不管是上述所说的种类,习性,生殖,味道,姿态,出生和死亡,不管如何拼凑所有对金枪鱼的了解,这些都仅仅是金枪鱼的表象。也就是说,除非我成为金枪鱼,我才有可能认识到金枪鱼到底是什么。甚至也许我成为了金枪鱼,我也未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本质。毕竟我作为人类,甚至都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本质。
⑦很多事情,我们自以为看到了本质,但实际上仅仅是出于对于未知恐惧,人类大脑建构出了一套相对全面的概念,从而实现一种“我能认识世界”的安全感。
⑧但是表象或者是人们建构出的概念也可以传递接近本质的东西。神话就是最好的例证。远古的人类观察到了世界演化的部分规律,感受到了大自然风云诡谲带来的震撼。可惜远古的人类既无法用证据证明,也无法用语言表达这样的知识。于是他们采用了更加具象的,便于理解的神话,来反映和传递这些知识。
⑨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表象的世界,甚至我们所“看”到的三维世界,也是由双眼将平面输入进大脑,由神经建构而成。刍狗不知天道,蚂蚁不识大象,人类也未必可以全面认识比自己更高维度的存有。我们应该去追求事物的本质,但同样也该意识到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认识世界的本质。
(1)结合①②③段,简要概括作者对金枪鱼的认识升级涉及哪些方面?
(2)结合第⑤段,说说“二元论的泥潭”指的是什么?
(3)结合⑥⑦段,简要概括作者对“认知本质”的看法。
(4)结合⑧⑨段,简要概括作者对“表象”与“本质”关系的看法。组卷:20引用:2难度:0.6
三、拓展练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鞋子李汉荣ㅤㅤ①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看我们,带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自己做的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粮食,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颇簸过的。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ㅤㅤ②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分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您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您的恩情,您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您就别多想了。”
ㅤㅤ③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还有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ㅤㅤ④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ㅤㅤ⑤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
ㅤㅤ⑥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一个百草园吗?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ㅤㅤ⑦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ㅤㅤ⑧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ㅤㅤ⑨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ㅤㅤ⑩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他清贫的生命,是那般丰富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1)请简要概括文中所刻画的“父亲”的几件事。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第⑥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形象特点?
(4)文章主要写父亲的言行,但却以“父亲的鞋子”为题,这有什么用意?组卷:8引用:1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