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淮安、徐州、苏州、连云港)高考语文一调试卷

发布:2025/11/22 5:0:2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茶文化自唐代陆羽《茶经》吹响号角起,已历数千年。相比较咖啡般浓郁重彩的西方文化,以“清幽隽永”著称的茶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文明使者。
          茶学典籍的外译构成了中华茶文化海外传播的主体媒介。以最具代表性的陆羽《茶经》为例,该书向来为各国奉为茶书经典,流传甚广,国外《茶经》译本达36种之多。2009年,“大中华文库”系列之《茶经•续茶经》发行,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翻译并在本土出版的英译本,标志着中国向世界推介中国茶文化的进阶。此外,其他如宋徽宗《大观茶论》、蔡襄《茶谱》等茶学类典籍的不同译本也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的优秀读本。
          据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记载:中国的茶叶贸易始于4世纪的四川省,5世纪末,中国与土耳其商人在蒙古边境贸易时,以茶叶为首要贸易物品,开启了茶叶的对外贸易历史,这是中国茶叶外销的最早记载。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葡萄牙人来中国进行包括茶叶、丝绸、瓷器等在内的贸易活动,此为我国茶叶海上贸易之最初记录。边境市场、“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开辟,使得中国可用茶叶、丝绸、瓷器等各类商品换回他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特产,既实现了“以物易物”的贸易功能,又达到了中华茶文化海外传播的功效。
          茶文化传播题材的影像多以纪录片为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名片”,纪录片的创作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于宏大叙事中体现细致入微,从局部真实中梳理整体认知,在现实中体察本质,在弘扬文化的同时又能够揭示文化内涵。茶文化纪录片客观、多方位地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茶文化立体化传播的有力载体。
          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这种贡献,体现在茶已超越一种物质产品的存在,更是与中国人的文化传承、审美趣味、精神追求相结合而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国文化样品。国家领导人多次将自己家乡的茶叶作为“国礼”赠予来访的外国政要,并以“茶叙”形式共话友好未来;浙江农林大学和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合作共建了全球首家以传播茶文化为特色的孔子学院。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今天的“一带一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从文化到外交,一杯清茶,正是中国“和而不同”理念的彰显。
    (摘编自刘晓萍《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研究》)      材料二:
          随着“云消费”时代的来临,流通的时间障碍、距离障碍和渠道环节消失,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时也增加了竞争强度。“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极大缩短了茶叶的流通环节,流通与消费新特征使中国茶产业的竞争格局发生根本改变,竞争态势更加激烈。国外茶叶品牌、跨界的创新茶叶品牌直接加入到传统茶产业竞争当中,以产品为核心、以产地为根本的单一竞争要素被打破,产品的轻量化、个性化包装,文化附加价值乃至话题营销、事件营销策略的引入,使传统茶企业在竞争白热化的同时也面临着“云消费”时代快速创新、持续变革带来的巨大挑战。
          中国饮茶、制茶工艺源远流长,每个产茶省、产茶县都有结合当地种植条件与饮茶习惯的名茶,形成了“一地一品”的独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茶叶的原产地优势成为传统茶市场竞争的主导因素,使得传统茶叶品牌绝大多数由产地品牌构成。
    “一地一品”的传统茶文化赋予产地品牌天然的发展优势,但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传统品牌的跨区域发展。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相关数据,目前茶产业头部品牌市场份额均不超过5%,缺乏一统市场的茶叶品牌,这从侧面印证了传统茶市场品牌扩张的难度。产地品牌的竞争应根植于当地传统文化与饮茶习惯,一些品牌跨地域盲目扩张往往以失败告终。“云消费”时代线下消费体验化、线上消费便捷化的二元商业模式,带给了产地品牌原产地扩大发展、线上销售布局的新竞争思路。依托于强大的文化和原产地认证优势,以及更低的生产成本、更可控的产业链安全度、更便捷的产品开发与更新,产地品牌充分挖掘资源优势,谋求产业链的复合化延伸,以产品创新与文化输出赢得全国市场,取代了过去直接涉足其他省市、门店直营化的扩张思路。
          创新茶产品市场兴起,跨界竞争带来全新的商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对茶的定义越来越宽泛,茶产业消费市场愈加多元化。除了即食茶饮,花草茶、口味茶、保健茶等都是传统茶的潜在竞争替代者。一些新兴的电商茶叶品牌乃至跨界茶叶品牌,不但迅速崛起抢占传统茶市场份额,更带来全面兴起的商业发展模式,使传统茶企遭遇市场冲击。
          随着中国茶消费市场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以及受年轻消费者快速变化的口味与体验化、时尚化的消费需求影响,未来中国茶产业将迎来更加白热化的竞争与市场变局,传统茶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对此,应积极转型突破以应对“云消费”时代的竞争挑战。
    (摘编自李馥佳《“云消费”时代中国茶产业竞争与发展趋势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茶经》是“清幽隽永”的中国茶文化的发端,也是第一部由中国人向世界译介中华茶文化的经典。
    B.茶文化是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代表,茶叶外销,既是商品的交易,也包含了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C.当下茶产业的竞争,正从产品为核心的竞争转变为产品包装的竞争,轻量化、个性化包装受到重视。
    D.年轻人消费方式的变化,导致传统茶产业面临更大转型压力,也促使消费市场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侧重点不一样,前者侧重介绍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后者侧重分析茶产业的竞争与发展。
    B.材料一中,美国学者《茶叶全书》关于中国茶叶外销的记载,反映了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具有悠久的历史。
    C.材料二指出,中国“一地一品”的茶文化特点致使一些品牌在其他省市开设直营门店扩张以失败告终。
    D.材料二以“云消费”时代为背景,分析了当下中国茶产业竞争的新现象,提出应积极转型突破以应对挑战。
    (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茶界中国》在主题为“共享一带一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短片电影展上播出,并享誉海外。
    B.诗句“晴窗细乳戏分茶”中的“分茶”,是宋代流行的用爪、匕等在茶汤上划出图像的游戏,体现了宋代茶文化的繁荣。
    C.北京人艺演出的话剧《茶馆》,在德国、法国、瑞士三国十四座城市,历时50天演出25场,受到了欧洲人民的热烈欢迎。
    D.美国茶商托马斯•沙利文为节约成本开发的袋泡茶满足了人们便捷饮茶的需求,中国养生品牌受此启发推出了袋泡养生茶。
    (4)与古代相比,当下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
    (5)某茶品店开业后生意火爆,请结合两则材料与如图分析其火爆的原因。

    组卷:27引用:6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你还得洗洗脸,奶奶讨厌看见你这样浑身上下脏兮兮的。”父亲回答说。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至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那种关于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的想法让他产生了一丝恐惧,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很快胡安忘掉了最初的恐惧,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而他又由此联想到了菜豆的故事和干渴的旅行者!“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他又停下来,想等绳索稳住以后再从容地滑下来,但是突然,砰!绳索猛地往下一顿,胡安大叫一声,手抓得死死地,等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吊在绳索上,但是好像下降了一米;又是砰的一声,绳索又一次下滑,但是他还不想松开手,他已经吓得不会动了,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他弓起身子,但是他无法站起来,这样过了一个多小时,绳索还在不停地下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那时下午茶的时间早过去了。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第二天他起得很早,想回到那个地方,但是雨下了一整夜,整个大草原都淹了,家人不让他出门,父母还在为他生气,他那关于悬空的绳索的谎言让他们更加恼火。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爱好者和渔夫一起钓着河鳟。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选自《译林》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生动形象地塑造了胡安这个人物,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B.小说主要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但结尾两段则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这样可以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
    C.作者交代三颗菜豆的故事,是为了进一步表现胡安喜欢幻想的性格,为后文写胡安的怪异行为做好铺垫。
    D.小说中的“绳索”象征意义丰富,既象征着童年好奇本能,也象征着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或理想等内容。
    (2)小说主人公胡安对“一条绳索”的探究与追寻,展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七十年后胡安仍在寻找他的绳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组卷:6引用:3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不 中:合乎
    B.庖丁刀对曰 释:放下
    C.依乎天理 天理: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D.大窾 导:击。
    (2)判断下列语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
    B.《庖丁解牛》一文中的成语有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越俎代庖等成语。
    C.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一剪梅、扬州慢都是词牌名。
    D.《史记》正本130篇。分为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本纪:记载帝王朝政兴衰;世家:记载诸侯王事迹;列传:记载知名人士事迹;书:记录典章制度;表:大事年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自然段中,通过触、倚、踩、抵等一系列动词,展现出庖丁动作协调潇洒。
    B.《庖丁解牛》一文告诉我们,“技”是“道”的基础,“道”是“技”的升华。
    C.《庖丁解牛》一文中,通过夸张、拟人、对比、描摹等多种手法,表现庖丁解牛技巧的纯熟,神态的悠然,动作的优美,节奏的和谐,身心的潇洒。
    D.顺应自然,物我合一,本是道家的追求,庖丁以此为解牛之方,才使他达到炉火纯青、技艺超群的地步。
    (4)请把 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带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答:
     

    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答:
     

    ③族庖月更刀,折也。
    答:
     

    组卷:2引用:2难度:0.6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衣》以“兴”为主,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又用重章叠唱形成回环往复。
    B.《无衣》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火一般燃烧的激情,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
    C.《出关》一、二句写边地州城背山面海,旌旗在戍防城楼上随风翻卷,一派雄壮气势。
    D.《出关》三、四句写临出关的刹那士卒回头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士卒的心理世界。
    (2)两首诗都属于边塞征战题材,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组卷:42引用:5难度:0.6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5.补写出语段的空缺部分。
          大同世界、太平盛世是孔子的社会理想,也是儒家宣扬的理想社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里对大同世界的描写是“莫春者,
     
     
     
     
     
     
    。”

    组卷:3引用:4难度:0.9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边草原乌拉盖河畔经过千万年的风吹雨打,这片美丽富饶,得天独厚,水草肥美的草原随着历史的长河顺延着。漫山遍野的山丹花开得火红耀眼,飘香万里。五十多年前,在这片草原上留下了许多兵团知青火热的战斗生活印记,至今①
     

           清澈见底的乌拉盖河水似一根银色的飘带流向远方;河水两岸火红的山丹花尽情绽放。走进草原深处,奇妙无比的布林泉水日夜不停地流淌着,那么恬静,那么欢畅,似一双明亮的眸子看着美丽富饶的草原喜人的变化。每年的端午节,当地牧民男女老少②
     
    ,迎着鲜红的太阳,来到清澈见底的布林泉水旁洗脸、洗眼,泉水好像也为牧民带来③
     
    ,美满幸福,布林泉成为祖国各地南来北往的游客游览观赏和洗脸洗眼美容明眸的幸福泉。布林泉的灵性,源于自然。走在泉水边,那种恬淡悠闲的感觉便走进我的心里了。我不想说话,只想静静地坐在清澈明净的泉水边,尽情地设想近千年前,发生在这泉边美丽的传说故事,倍感亲切和熟悉,也似乎得到了真善美心灵的洗礼。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组卷:5引用:5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7.今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海军建军70周年纪念日,请你以此为题材,写一副对联,每句不少于 7个字。
    答:
     

    组卷:8引用:4难度:0.8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顾此失彼”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慌张的情景。人们常常用这个词来警醒世人从全局着眼,兼顾好各方面。可是也有人说这是取舍的智慧,人的精力有限,各方面都兼顾是很难的,应该顾好其中的一个方面。
          在学习和生活中,“顾此失彼”这个成语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3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2.5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