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5/11/22 4:0:22

一、(9分)

  • 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
          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紧急编辑制作的图书《大国战“疫”》近日出版。该书从200余万字主流媒体公开报道中精选相关素材、有机整合汇编,全景式介绍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紧急动员、齐心协力,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阶段性进展和积极向好态势。全书10万余字,既突出重点节点、人物、事件,又突出整体性、纪实性、故事性,图文结合、言之有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组卷:52引用:33难度:0.9

二、(9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挖光阴过日子
    荆爱民
          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主客之间话稠得很,说的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常常是老家人走半天了,而心里总还是牵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
          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黑的,就缺面无光。
          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阳的房子本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有暖气,但还是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这样,睡气稍微跟不上,背阴的房间就冷的坐不住。背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花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在同一个季度,甚至在同一层楼里,只是因为背阴向阳的不同,这日子的差别可就大多了。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就是因为各人过的日子不同,也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形成的啊。
          ④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变化,那些叶儿大一些个子稍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时间后,同一片树林子中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应了那句古话:大树底下无美草。当大树参天而立时,谁还想得到那天树底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树是一娘所生的呢。
          ⑥曾经看过一篇短文,题目记得很清楚:《一米阳光》,大意是说一个青年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生活在两个高楼中间的一个小房子里,每天只有一米阳光,他把最美好的一米阳光让与奶奶享受,整篇文章是积极向上的。但在我看来,一米阳光总是有限的,是万不得已,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那样,老奶奶的床就放在那狭窄的小房子中间,如果那老奶奶不用去撵那一米阳光,而是天天坐在阴凉处纳凉那多好啊。
          ⑦老家在陇东农村,童年的生活曾经在地坑庄子里度过,在漫长的冬天里,地坑庄子里的阳光总是来得迟走得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蹲在阳光里晒暖,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时光啊。
          ⑧长大了东奔西走,偶然的一天才省悟自己受尽磨难也就是寻找阳光寻找冬天里晒暖的地方啊。
          ⑨寻找阳光的过程就是过日子,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这好好过日子就是寻找阳光寻找温暖的过程,过日子要积极行动,要善于奔走。在我们家乡,把会过日子的人家称之为光阴好,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之为能挖光阴。原来这光阴也能挖来啊。农民辛苦,经历春风秋雨夏暑,就是一种挖光阴的行为,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农村人常有的一句话就是人有懒筋,把懒筋拉开了人就勤劳了。
          ⑩街面上多的是美容美甲店,电视上多的是养生养颜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是相当遥远的事,美容与养生离我们还很远,我们要做的事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光阴;人类生活了几千上万年,还在祖祖辈辈地挖光阴,看电影电视上传播的一些大片,也是强调挖光阴,无论是哪个国度哪个朝代的艺术品都演绎的是同样一个主题,即挖光阴。
    ⑪汉字的妙处还在于:光阴,不但有光还有阴,也即热了往凉处挪,冷了往热处走。光阴一词充满了哲学意味,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于是盛夏就创造了空调,冬天就有了暖气。
    ⑫小时候读过一篇活《火龙衣》,说是一个长工因为顶撞了地主,被地主关在磨房中,长工冷得受不了,推上空磨转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对地主说他穿了件火龙衣,简直热得受不了。故事的后半段不用说了,我想说的是长工靠智慧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故事的本身也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挖光阴。
    ⑬如果住在地坑庄子里,就要早早地收拾柴火,种好庄稼,多收一些玉米秆、麦草,或者扫些树叶,把土烷烧得热腾腾的,把日子过富足。或者勤劳致富挣下钱买来大块大块的炭,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火炉上熬上罐罐茶,烤上洋芋,那日子才叫过得有滋有味呢。
    ⑭如果生在北极,就能依靠祖上的遗传基因,刚出生后就可以在冷水中受得洗礼,更要在后天的生活中把身体历练的棒棒的,卧得冷雪,受得寒冻,并且在这样的地方生存繁衍,只有这样去做,光阴也就挖下了。
    ⑮思绪万千地正在往下写,几年不见的一个熟人来看我,张嘴就问,老荆,日子过得怎么样?
    ⑯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住在向阳和住在背阴房间的不同”同一片树林中小树苗成长的不同”,都意在说明“阳光对于人类和植物来说的重要性”。
    B.在作者看来,《一米阳光》中的老奶奶“去撵那一米阳光”值得赞赏;但若换个思路,“坐在阴凉处纳凉”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
    C.作者建议我们,作为普通人,不要做那不切合我们生活实际的事情,要立足于自己的现实情况,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去生活。
    D.作者说“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这启发人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努力拼搏。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通过比喻和比较,形象地解说了“什么样的日子是‘宽裕’的”,“什么样中的日子是‘紧巴巴’的”,具体而生动。
    B.文章的第⑧段借助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抒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为下文进一步揭示“寻找阳光”的内涵作铺垫。
    C.作者善于借生活中的点滴和小故事表达哲思,比如用童话《火龙衣》说明“日子要过中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挖光阴”的生活道理。
    D.这篇议论性散文围绕“过日子”展开联想,循着“日子→寻找阳光→过日子的艰难→怎样过日子”来组织文章,思路清晰条理。
    (3)文中第④段,母亲说:“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这句话有什么含意?请简述。
    (4)文章以“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组卷:16引用:4难度:0.5

三、(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亲握天子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纤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注】①昼:地名。②趯然:超然远去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B.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C.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D.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必皆时君之罪 无忘乃父之志
    B.君子不忍弃其君 人又谁能以身察察
    C.决刘、吕之雌雄 然后六合为家
    D.贾生志大量小 其称文小其指极大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该词一直到战国时期,都是指夏、商、西周。秦朝之后,“三代”的含义才开始包括了东周,并一直沿用下去。
    B.尧舜,是古史传说中的两位圣明君主,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大戴礼记》中将其与黄帝、颛顼、帝喾合称为“五帝”。
    C.侯,本义是指古代射礼所用的射布,古代群居,能为众射兽除害者则以为长,故引申为古代五等爵位王、侯、伯、子、男的第二等,又泛指达官贵人。
    D.玺,始于秦朝,是皇帝专用的印章,称玉玺、传国玺、传国玉玺。玺是皇权的象征,根据不同形态也分为:戒玺、权玺、国玺、令玺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李商隐在《贾生》一诗中提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认为贾谊得不到重用是因为没有遇见明君,苏轼的观念是否与李商隐一致,请简要说明。

    组卷:11引用:2难度:0.6

四、(25分)

  •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孟子
    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商鞅
    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注:王安石因推行新法受到了多方责难,有人指责他违背先王之道,舍弃王道讲霸道。本诗即为此事而做。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虽逝,但他的文章遗留后世,阅读这些文章可想见其风度与品格。
    B.尽管很多人指责王安石迂腐,但孟子阔达乐观的性格足以给他慰藉。
    C.商鞅重视诚信,言出必行,取信于民,为治理国家留下了宝贵经验。
    D.作者认为商鞅能够让政令得到贯彻执行,告诫人们不要对商鞅非议。
    (2)请简要概括这两首咏史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

    组卷:59引用:5难度:0.5
  •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中,描写“月明珠”和“蓝田玉”的优美典雅的一句是
     
     

    (2)《阿房宫赋》中,对六国和秦灭亡的教训进行总结后,对当时统治者提出警告的一句是
     
     

    (3)
     
    ,食之不能尽其材,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韩愈《马说》)

    组卷:1引用:1难度:0.8

五、(23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西洋团体格局),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闻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戌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般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在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选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材料二:
          差序格局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族制度为手段存在下来的。在任何社会,血缘关系都是存在的,但并不是任何社会的血缘关系都被强加有同样的义务。中国人的血缘关系深受儒家孝悌思想的影响,每个人都被儒家思想在血缘关系的网络中安排了具体的道德义务,而家族制度进一步在组织和制度上强化了这种义务。西方的宗教信仰和国家观念则大大削弱了血缘关系中的这些义务。因此,中国传统社会血缘关系的义务与西方社会血缘关系的义务有所不同,这就是费老讲中国传统社会是“差序格局”,而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的理由。
          但在今天的中国农村,家族的力量已基本上消失了,特别是以族规家法为代表的宗族制度早已不再存在。而儒家“孝悌”思想在现代传媒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也不大有道德约束力。这种情况下,构成附着在传统中国血缘关系上的道德义务越来越弱,以至于与西方社会相差不多了。这时候,我们不应再说中国农村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的。
          与“差序格局”解体相一致的是农民人际联系的日渐广泛,姻亲关系的重要性在许多农村已远远超过宗亲,朋友同学关系越来越多,类似的人生经历、共同的业余爱好、一致的经济利益、相近的年龄等等,都正在构成农村人际关系的主流。以前农村人情往来大都是宗亲与烟亲,现在人情中朋友的比重则越来越大。农民越来越成为社会各个朋友圈子的一部分,而不再只是宗族圈子的一员。朋友圈子是团体格局的,如徐勇所说“圈子内的人具有一定的平等和互利性”。
          重要的是,在差序格局解体的时候,人们自己选择关系,这种选择的关系,依他们的理性算计。市场经济和现代传媒则为农民提供了进行理性算计地交往朋友的理由。人际关系与经济利益越来越紧密地挂上了钩,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理性化了。
          当前农村普遍的人口流动和农民的贫困化进一步强化了农村人际关系理性化的趋势。人口流动使农民可以摆脱村庄舆论对自己的压力,从而更容易摆脱道德义务和选择交往空间。贫困化则使他们将较少的资源更多地用于投资那些可以带来经济回报的人际关系而不是由血缘决定的人际关系之中。
          人际关系理性化在农村形成了一个一个较宗族小得多的圈子,尤其是朋友圈子和亲戚圈子。当农村的经济环境较为恶劣、农民占有的经济资源较少时,这些圈子可能会缺乏经济滋润而变得更小。而农村传统文化的解体,使农民越来越看重实际的有时是即时的好处,越来越忽视交往中的感情,这个时候,理性算计的农民终于会因为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足够的人际联系,而在出现突发性生产生活事件时,没有应对能力。
    (选摘自贺雪峰《新乡土中国•人际关系理性化》)(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的含义,小到一个人,大到全天下,说明“家”字有很强的伸缩性。
    B.现实生活中,没有两个人的差序格局是完全相同的。
    C.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的变化是由人情冷暖的社会现象导致的。
    D.西洋社会,孩子住在家给父母膳宿费,是孩子对成人权利的重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已基本不符合当今中国农村的发展。
    B.“差序格局”的解体,在某种意义上,其实质就是“人际关系的理性化”。
    C.过去农村人们将较少的资源更多地用于那些由血缘决定的人际关系之中而不是投资可以带来经济回报的人际关系中,从而导致自身贫困。
    D.随着人际关系与经济利益越来越紧密,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理性化,其原因之一是人们的理性算计。
    (3)结合材料,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差序格局”观点的一项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地僻柴门堪系马,家贫蕉叶可供书
    C.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D.有酒有肉是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4)简要阐述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下中国农村“人际关系越来越理性化”的原因。

    组卷:31引用:5难度:0.5

六、(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近年来,伴随着“全民带货”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名人,明星走进直播间带货。对于这些自带流量的名人、明星来说,其带货能力显然不是普通人能比的。但越是这样,这些明星越需要珍惜自己的羽毛,而不能信口开河,突破底线。
          明星带货之所以能够得到网友的响应,从根本上来说靠的是之前通过演艺事业所积累的名气、所树立的形象,如果明星进了直播间,为了赚钱完全不顾自身形象和社会影响而夸大其词,甚至是贩卖假冒伪劣产品,那么这就是对过去名气、形象的一种挥霍。一旦挥霍完了,别说继续直播带货了,可能连作为“本职”的演艺事业都要毁于一旦。
          明星群体应爱惜羽毛,本着对消费者负责、对自身名誉和形象负责的态度,在直播带货时尽到把关职责。当然,治理直播带货有关乱象,也需要明确和落实平台责任。有关平台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完善主播和卖家的资质审核及平台规则制度,对平台内主播和商家加强日常管理,该关停某些直播的时候务必及时关停,该依法依规处罚的时候绝不手软。
    (1)给上述文段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针对上述文段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组卷:4引用:2难度:0.6
  • 8.系统找不到该试题

七、(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蔡元培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32引用:1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2.5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