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语文质检试卷(一)
发布:2025/11/22 3:0:26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30年出生于北平,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从1960年开始进行水稻种植试验,从此为解决粮食增产问题持续奋斗了半个多世纪。
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思路,由此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3年,袁隆平带领的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协作组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此后,杂交水稻先在湖南推广,后在中国遍地开花结果,水稻平均亩产也一路“飙升”:1976年231公斤、1984年358公斤、1998年424公斤……
1996年,中国农业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目前,超级稻计划的五期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
当被问及90岁生日愿望时,袁隆平又一次说起他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前者是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正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
后者则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全世界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上了杂交稻,每公顷增产2吨,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据了解,从1979年首次“走出”中国,杂交水稻在国外的种植面积已达700万公顷。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袁隆平成为8名“共和国勋章”颁授建议人选之一。“这对我既是鼓舞也是鞭策,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升级为“90后”的袁隆平笑说,未来要健康快乐超百岁,就像超级稻攻关一样,不断超越新目标。
(摘编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鲐背之年仍追逐“两个梦想”》)
【材料二】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为此耕耘奉献的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袁隆平的研究团队中,不乏年轻的面孔,他们早已不用为温饱问题发愁,却毅然踏着金色的稻浪,奋力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奔跑向前。
栽培师李建武,为验证“超优千号”的适应性,把这个品种从海南三亚一路向北种到了河北邯郸,种遍了大半个中国。2013年,李建武在羊古坳乡的试验田基地搞“Y两优900”杂交水稻产量攻关。这个品种的种植方式与传统种植相差较大,再加上李建武还是个“毛头小子”,农户们怎么也不肯按他说的去种。怎么办?李建武索性自己也种了一块田,与当地农民搞起竞赛。收割时,他种的水稻比农户们种的亩产高出两三百公斤,农户们一下子就信服了……
胡忠孝,杂交水稻中心副研究员、《杂交水稻》副主编。他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看稿子,看到天亮就下田,是雷打不动的生活节奏。胡忠孝出生在莽山山区的农村,山区引水灌溉很不方便,经常要半夜查看水情。有一次他跟着父亲去“守水”,父亲叹息道:“要是有一种不用浇这么多水、又高产又好吃的水稻该多好。”父亲的话让他一直记到现在。在高考填志愿时,原本想学航空航天的他毅然在第一志愿填报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本来理想是‘上天’,没想到变成了‘下地’。”回想起当时的选择,胡忠孝表示从来没有后悔过。如今,他正琢磨培育一种更高效、更节俭的稻种,“让水稻种植不用投入那么多劳动力,也不用那么多肥料、药物,还乡村一片绿水青山。”
杂交水稻中心80后副研究员邢俊杰,2012 年刚从国外学成归来,开始稻瘟病菌研究工作,那时候稻瘟病菌研究设施基本没有,菌株的样本也一份没有。他厚着脸皮给各地的植保站挨个打电话,收集菌株样本。如今,已经收集到各地菌株3000多份,这个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的菌株数据库将成为更加深入地研究稻瘟病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有人质疑,杂交水稻研究是否更应重质而非量?“这是一个认识误区。质和量可以并行,量是基础。我们只有储备了超高产技术,才能备不时之需。”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俊说,“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袁隆平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他的感染下,我们都愿做国家粮食安全的守望者。我们的目标是,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士;中国人的饭碗,永远要装上中国粮。”
(摘编自《袁隆平身边的年轻人》)
【材料三】
参考消息网6月11日报道英媒称,在迪拜郊外的浩瀚沙漠里,中国科学家们在沙漠和淡化海水里种植“抗旱”水稻,努力终于有了结果。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6月9日报道,中方进行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培育研发中心官员杜德乐说:“在对结果进行分析和目睹产量后,我们确定了在沙漠里能种植水稻,我们非常高兴。”
报道称,耐盐碱水稻被认为能解决世界上最贫瘠土地上的食品短缺问题。中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科学家培育出了每公顷产量超过7.5吨的耐盐碱水稻,并于今年1月开始在阿联酋种植。
报道称,很多在杂交水稻方面得到中国支持的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交好对象,水稻种植计划将给非洲和东南亚某些最贫困的地区带来财富。
(摘编自《中东沙漠出现稻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袁隆平从到湖南家江农校工作就开始试验,延续至今,虽历经波折,却从未间断。
B.邢俊杰从国外学成归来时,国内的稻瘟病菌研究一片空白。他着手建设研究设施,如今的菌株数据库已经成为深入研究稻瘟病的重要基础。
C.理想是科学研究的动力,袁隆平有“禾下乘凉”等两个梦想,胡忠孝为圆父辈的期待选择农学,吴俊决心做国家粮食安全的守望者。
D.在迪拜郊外的浩瀚沙漠里,中国科学家们在沙漠和淡化海水里研发的杂交水稻终于实现质量并行,掌握了超高产技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父亲的劝说下,胡忠孝在高考填志愿时,第一志愿放弃航空航天,选择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
B.中国科学家的水稻种植研究成果不仅惠及中国人民,还帮助了许多国家,例如研发的耐盐碱水稻在阿联酋开始种植。
C.水稻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李建武为让农户接受新型水稻品种种植方法,与农户展开种植竞赛,邢俊杰则投入收集菌株。
D.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巨大贡献及其赤子情怀,吸引了那些愿意奋力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年轻人加入到他的团队中来。
(3)中国为什么能创造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这一奇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0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纪念(节选)
孙犁 住在定县的还乡队回村复辟。为了保卫农民的斗争果实,我们队伍开来了。
一清早,我又到小鸭家去放哨。她家紧靠村南大堤,堤外面就是通火车站的大路。她家只有两间土坯北房,出房门就是一块小菜园,园子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柳树。这些年,每逢情况紧张的时候,我就爬到柳树上去监视敌人的来路。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
柳树的叶子黄了,小菜园里满是整整齐齐的大白菜。小鸭的娘刚刚起来,正在嘱咐小鸭,等门楼醒了给他穿好衣服。随后她就忽地一声把门开开,嘴里叼着用红铜丝扭成的卡子,两手梳理着长长的头发,一看见我,就笑着说:“呀!又是老纪同志,快到屋里暖和暖和。”
“你好吧,大嫂!”我说,“今年斗争,得到了什么果实?”
她把头发卡好,抬手指着家前面的园子说:“分了这三亩园子。它在大恶霸陈宝三手里待了十年,现在又回来了。地多了,明年咱要好好种!叫恶霸们看看,是他们种得好,还是咱穷人种得好!”
她回手关上门说:“纪同志,咱们回来再说话吧,我赶集去!”说完转身走了,我望着她那壮实的身子和那比男子还要快的脚步!
不一会儿,老远传来了母亲喊小鸭的声音。母亲回来了,提着一个大柳罐,满脸红光,头发上浮着一层土。她说:“鸭,我在集上买了几十斤山药,我们娘儿俩去把它抬回来。”
正赶上我要下岗,小鸭就说:“叫纪同志和我抬去!”
我和小鸭把山药抬回来。我这么高,她那么小,我紧紧拉着筐系,不让筐滑到她肩上去。她一路走着笑着,到了家里,她娘留我吃饭,我在她家屋里坐了一坐。屋里比夏天整齐多了,新安上一架织布机,炕上铺着新席,母亲说,都是用斗争款买的。门楼那家伙却不言不语地摘下他自己造的木枪来。那枪做得很不高明,只是一根弯榆木棍,系上了一条红布条子。我只能夸好,小鸭在一旁笑了,母亲也笑着说:“纪同志,你知道他是什么心思吗?夏天,你在这里不是答应给他一支枪吗?后来你就走了。他整天磨翻你记性坏,赌气自己做了一支,这是拿出来叫你看看,羞臊你哩!”
我赶紧说:“这怨我记性坏,回头我们做一支!”
母亲这时才红着脸说:“纪同志,有个事和你商量商量,俺家他爹,出去了这就九年了,老也没个音讯,也费心给打听打听!”
我说:“这好办,我们去封信打听打听。大嫂,不要结记,队伍开远了,交通又不方便,接不到信是常有的事。我也是八九年没和家里通信了。”
“纪同志不是东北人吗?有人说俺家他爹也跟着吕司令开到东北去了。”
“很有可能,那里来信不容易。”我说着告别了出来,想着一定要给小鸭的爹写封信,告诉他:他的孩子长大了,这样聪明;老婆进步了,这样能干;家里的生活变好了,一切是这么可羡慕,值得尊敬,他该是多么愉快!
晚上,我又到小鸭家放哨,小鸭听见动静就跑出来,说:“纪同志,俺爹来信了!”
“怎么这样巧,拿来我看看净写的什么?”
母亲也掩饰不住快乐的心情,把信交给我,并且把灯剔亮。我把信看了一遍,这是走了很远路程的一封信,信封磨破了,信纸也磨去了头,还带着风霜雨露的痕迹。可是,别提信上的言词是多么热情激动!我拿着信纸,好像握着一块又红又热的炭。不只小鸭的母亲吓得脸烧红了,我的心也跳起来。上面写着他在这八九年里,走遍了河北、山西、陕西,现在又开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上面写着他怎样和日本鬼子作战,现在又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现在已经升为营长;上面写着他们解放了东北多少万苦难的人民,那里的人民十四年经历的是什么样的苦难!上面写着他身体很好,胜利的日子就要到来;上面写着希望妻子进步,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和反顽的斗争;上面问到小鸭长得怎么样了……
小鸭嘻嘻笑着,指一指门楼说:“上面没提他!”
“那时他……”母亲像是要安慰门楼,说着脸红了。我明白那意思是,爹走的时候,门楼还在娘肚子里,出远门的人,恐怕是忘记临行时遗留的这块血肉了。
我回到我的岗位上去。想到我的同志们解放了我的家乡,我分外兴奋。天已经黑了,星星还没出全。我把身子靠在那根大干上,把背包架在老鸹窠里,把枪抱紧,望着堤坡那里。
夜深了,月亮升上来,照亮半个窗户。我听见门楼像大人一样呼呼地酣睡,像是小鸭翻了一个身,说:“多讨厌呀,人家越睡不着,他越打呼噜!”
“鸭,明天我们给你爹写一封信吧!”母亲问。
“叫他回来吗?”
“干么叫他回来!把家里的事情和他学说学说。写上咱家新添了三亩地。”
“对!给爹写封信,娘,我们给信缝一个布信封吧,布信封就磨不破了。”
过了一会儿,小鸭又说:“娘!我看还是叫爹回来吧,听说陈宝三的大儿子参加了还乡队,要领着人回来夺地哩!”
“不要听他们胡嚷嚷!”母亲说,“有八路军在这里,他们不敢回来。天不早了,快睡吧。”
从此就听不见母女两个的交谈,月亮也落下去。我望一望那明亮的三星,很像一张木犁,它长年在天空游动,密密层层的星星,很像是它翻起的土花、播撒的种子。
母子三个睡熟了,听他们的鼻息睡得很香甜,他们的梦境很远也很幸福。我想到战斗在我们家乡的雪地里的同志们,我觉得肩头加上了很重的东西,我望着很远的西方。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修改于博野史家佐村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楼拿出自己做的枪来“羞臊”我的情节,虽是与主题无关的闲笔,却能让人感受到战争年代短暂的祥和与安宁。
B.“母亲这时才红着脸说”的细节,展现出这位坚强的后方妇女提及丈夫时的羞涩,以及对丈夫的担忧和思念之情。
C.“我”保卫小鸭的家乡,小鸭的父亲解放了“我”的家乡,两件事看似巧合又有其必然性,这一设计深化了小说主题。
D.文中多处运用“磨翻”“结记”等方言口语,真实再现了冀中地区的生活风貌,语言生动而朴实自然,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
(2)关于文中小鸭和母亲睡前活动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鸭和母亲在夜深时都还不能入睡,其实与门楼酣睡中打呼噜关系不大。
B.小鸭和母亲对是否叫父亲回来的分歧,反映了两人对革命支持程度的差别。
C.“添三亩地”“缝信封”等内容,与前文形成照应,使小说产生起伏有致之美。
D.小鸭和母亲的对话触动了“我”的内心,引起了下文“我”丰富的心理活动。
(3)文中有两处加点的“望”,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没有展读小鸭父亲的原信,而是用转述的方式呈现信件内容,这样处理产生了怎样效果?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谈谈你的理解。组卷:52引用:11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姚鼐《登泰山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贤
②通
③居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相反的现象,如“韩愈字退之”“周瑜,字公瑾”。
B.“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儒家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
C.古人常以干支纪年、纪日的方法来记录时间,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姚鼐是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他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②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组卷:17引用:2难度:0.6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②,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①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宰相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正任抚州(楚地)知州,捷报传来,他欣喜欲狂,当即写了该词。②剩喜:甚喜。然犀处:指采石矶,典出《晋书•温峤传》:相传采石矶下多怪物,温峤经过此地,便燃点犀角来照,奇形怪状的水怪不久便覆灭了。③周与谢:指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谢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约楚云留”中的“楚”字侧面交代了自己身在楚地后方,不能亲临战场杀敌的遗憾。
B.“剪烛看吴钩”一句借助夜看吴钩,塑造了宰相虞允文把玩宝剑,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
C.结尾用祖逖“中流击楫”典故,与上阕“平生豪气”相呼应,表达恢复中原的报国志向。
D.全词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历史伟业与现实场景融合,用典贴切自然,喜中寓愁,悲中带壮。
(2)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运用了周瑜的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组卷:30引用:9难度:0.5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对自己检查、省察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3)《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4)《劝学》中,虽然不善于奔走,但是借助车马,也能到达远方的句子是:,,。
(5)韩愈表明自己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6)《赤壁赋》中“,。”两句通过蛟龙、寡妇的反应侧面写出箫声凄切婉转。
(7)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语句是:“,。”
(8)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
(9)《登泰山记》中“,。”写出了日观峰以西的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组卷:6引用:1难度:0.9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1小题,13分)
-
6.请根据以下示例,概括烛之武的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
(示例)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规劝齐王除去蒙蔽。
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忠心一片实在难得。组卷:21引用:1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7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年轻的毛姆曾执着于改善自己的写作语言,①_____地阅读了大量名家作品。他被斯威夫特的散文迷住了,“认定这才是从事写作最完美的方法”。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毛姆发现“完美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很容易乏味”。
人的审美追求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恰如一个人练书法,日日追求每一笔的绝对完美,将成为千字如一的“馆阁体”书家,永远达不到王羲之从容变化的妙境。是什么造成了二者的高下之别?卫夫人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当别人还在教学生刻板地描红,追求细节的完美时,卫夫人却将笔画赋予自然物态,变化万端,大气淋漓。如此看来,二者的高下之别可能与见识、胸襟、气度有关,而二者的创造性及艺术表现力,亦②_____。同理,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见识、胸襟和气度,而不是刻意于语言表达与篇章结构的精美。
写作与自然、社会、人生的关系是天然的,是勾股定理一般的“公然存在”。学生写作时追求精美本③_____,但以此为终极追求,且手不释卷,足不出户,思不离庐,势必陷入将写作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断气”“断魂”也在所难免。世人皆知诗人余光中是个极致的完美主义者,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看夕阳要看到黯然神伤才归去?又有谁知道,为了把握夕阳西下时的变化,他那驱车追逐夕阳的激情?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组卷:14引用:5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老子》:“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现代营销学:“自我推销和自我表现是一种关乎人生成败的重要能力。没有自我展示就没有成功。”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组卷:9引用:1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