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5/8/5 2:0:17
一、积累运用(30分)
-
1.学生会在文化长廊张贴了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来彰显锦绣中华的风采。邀请你用本学期学过的诗句来为这些精彩图片作注。
锦绣中华图片 风景名称 作注诗句 瀑布 郦道元在《三峡》中描绘了“悬泉瀑布,① 荆楚大地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刻画了山岭原野“② 汉阳原野 崔颢在《黄鹤楼》中展现了“④ 边塞关隘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摹了“⑥ 组卷:1引用:1难度:0.5 -
2.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词语。
ㅤㅤ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社戏》记述了“我”随母亲归省时,与小伙伴们冲破束缚去看社戏的经历;诗歌《回延安》是一种信天游的民间艺术形式,以独特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延安母亲的热爱和祝福;舞动在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作为一种流传千年的舞蹈艺术,是那么令人震撼、令人亢奋。安塞腰鼓舞出了西北人民摆脱jī bàn组卷:5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31引用:1难度:0.7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组卷:423引用:5难度:0.7 -
5.系统找不到该试题
二、阅读(40分)
-
6.阅读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 宋春华,光绪十二年武进士,授蓝翎侍卫,联军①内犯,春华守城南。枪中春华左股,众欲退,春华负创大呼曰:“今夕之事,有进无退!”众争夺敌,死伤甚众,敌毕登城,乃仰天叹曰:“吾志不遂,负国恩矣!然自接战以来,杀敌过当,今日之死,亦无所恨。”以首触陴②,死,年三十五。
(取材于《清史稿•卷二八二•忠义传》,有删改)【注】①联军:指1900年侵入中国的八国联合军。②陴(pí):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是传统的防御建筑。
(1)请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故不为苟得也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③敌毕登城
④吾志不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②杀敌过当,今日之死,亦无所恨。
(3)【甲】文中的“本心”是指
(4)【乙】文中宋春华能否证明【甲】文的观点?请说明理由。组卷:29引用:2难度:0.5 -
7.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一项网络调查数据显示:
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
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
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材料二:
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材料三:
听听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到了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1)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
A.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B.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
D.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2)下列选项中与文段文意关于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不符的一项
A.提升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B.使人静心,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C.发展特长,培养自信;
D.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3)就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几点建议。组卷:8引用:1难度:0.7 -
8.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体谅你的不正确 ①我读到高二时,不想再读,自作主张退了学,一心要成为一个写作者。难得的是我爸也支持,只是他觉得即便是当作家,还是需要进一步学习,于是到处打听哪里有作家班。
②那年11月中旬,我们听闻复旦大学有个作家班。此时学期已经过了大半,仍要交整个学期的学费和住宿费,爸爸认为,孩子的成长期不可蹉跎,他第二天就带我启程,汽车、火车,坐了一天一夜,才终于抵达。
③爸爸先带我去办理入学手续,交了厚厚一沓现金。手续办完,我们就到对外营业的教工餐厅吃午饭。放下大包小包,我四处打量,脸上是外乡人显而易见的好奇。这时,我看到一个女孩子逆着走进来,她一进来,整个餐厅都被照亮了。
④她身材高挑,打扮得很时髦,最醒目的是脚上的那双靴子,麂皮的,很精巧,钉着漂亮的流苏,跟她白色长毛衣上的流苏呼应。时值深秋,我穿着薄袄,她却穿着一条咖啡色的厚呢短裤,两条长腿极具视觉美感地露在外面。我艳羡的眼神和爸爸的目光相对。我回过神儿,压迫感袭上心头,是初来乍到的惶恐,还有对未来的迷茫,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我不见得能适应。
⑤爸爸安顿好我,给了我足够的生活费,自己仅留了几十块钱就回去了。
⑥我揣着钱,就奔去室友推荐的五角场,那里有很多小店,花花绿绿的,让人眼花缭乱到眩晕。我精心挑选了一双人造革的靴子,虽穿在脚上不舒服;但样子不错,尖圆头,鞋跟很高,重要的是鞋边有一圈同色的铆线,——那是浓墨重彩的时髦儿,我不再纠结它昂贵的价格,毫不犹豫地买下,我太着急想要抓住“时髦”了。
⑦之后的很多天,我都在为这个选择付出代价。那双鞋子如暗处的酷刑,磨脚,不透气,让我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的,像小人鱼一步步走在刀刃上。小人鱼是为了爱情,我是为了什么?虚荣吗?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⑧上海下了第一场雪后,我的脚更是遭了殃。粘上开胶的鞋子,还是有潮气渗进来,脚生出冻疮。夜晚坐在南区的自修室里读书,脚像一块冰冷的石头,回寝室后焐很久也焐不热。爸爸来电话问长问短,我的泪水不争气地倾泄,为虚荣所付出的代价折磨着我。
⑨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尽管遭罪,我也不想买第二双鞋,爸爸是工薪阶层,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几乎花掉了他的全部工资,再一双接一双地买鞋子,我着实于心不忍。
⑩再说,我放弃高考要当个作家,我和我的家人付出那么大代价,我应该做的不是心无旁骛地学习吗?怎么能在穿着打扮上花那么多心思?
⑪然而,就在上海那个冬季最冷的一天,我收到爸爸寄来的包裹,打开来,赫然是一双短靴!柔和的光泽,纯正的牛皮,里面是一层软软的羊毛,经典大方,闪闪夺目,堪比灰姑娘的水晶鞋,我直直地盯了好久,我那土土的老爸,怎么突然有了这样的好眼光!
⑫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当我的脚被温暖包裹,脚趾隔着袜子也能感觉到羊毛柔软的触感和鞋的美丽所带给我的满足时,我那么深切地感觉到,是爸爸默默的爱给予了我温暖与光辉。
⑬寒假回家的那天,奶奶跟我说,“你爸那天一到家就感叹,上海的女孩子长得漂亮,穿得也漂亮。”爸爸一向不爱对别人评头论足,他跟我奶奶说这些,一定是体谅到女儿的心了吧。奶奶还絮叨着:“你爸说他不会说啥大道理,就知道他孩子不够出众,但又有一颗要强的心,你爸说他没啥眼光,就给你挑了咱镇上鞋店里最贵的一双。”泪水悄悄溢满我的眼眶。你看,每个人都不完美,真爱你的人,就会体谅你的不够强大、不够正确的那些地方。
⑭那晚,我在日记中写道:爱就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它从体谅亲人的不正确、不完美开始,让自卑悄悄变身,让一个生命因自信而散发出光芒,也让父亲无师自通地成为父爱的榜样。(选自《读者》,有改动)(1)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标题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二人称“你”的运用亲切自然,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B.选文第④段“我艳羡的眼神和爸爸的目光相对”,这一句生动地表达了“我”内心的情感,为下文父亲给“我”买鞋做铺垫。
C.选文第⑨⑩段中对“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不想买第二双鞋的原因,表现了“我”的愧疚、自责。
D.选文第④段中对上海时髦女孩的描写及第⑬段写奶奶的话,直接表现父亲的形象,也让“我”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2)请赏析选文第⑫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的含义。
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
(3)选文多次写到“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组卷:29引用:5难度:0.3
三、作文(50分)
-
9.写作。
ㅤㅤ题目:最美的 _____
ㅤㅤ请先将文题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要求:(1)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2)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3)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组卷:3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