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新版八年级下册《11.1 杠杆》2024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5/8/2 15:0:15
一、选择题
-
1.下列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组卷:79引用:4难度:0.7 -
2.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M形硬质轻杆可绕中间转轴O灵活转动杆两端分别用细绳悬挂两个质量相等的重物。现保持平衡状态。用手使两个右端的重物略微下降一小段距离后再松手,能恢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是( )
组卷:3075引用:12难度:0.2 -
3.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支点O两侧挂的钩码如图所示,此时杠杆失去平衡。以下调节方式中,能够使杠杆重新平衡的是( )
组卷:237引用:4难度:0.5 -
4.如图是某兴趣小组用轻质杆制作的杆秤,经测试发现量程偏小。下列操作能使杆秤量程变大的是( )
组卷:2183引用:14难度:0.5 -
5.如图所示,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木条AB重24N,A、B是木条两端,O、C是木条上的两个点,AO=BO,AC=OC,此时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是18N。现移动弹簧测力计甲的位置从A点平移到C点,此时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是( )
组卷:689引用:5难度:0.4 -
6.图甲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用于提升重物的桔槔。B物体自由静置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6×103Pa。现将B物体用细线挂在轻质杠杆的右端,杠杆左端悬挂质量为2kg的A物体,如图乙所示,L1:L2=2: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B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2×103P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B物体的底面积200cm2
②若A物体的质量增加1kg,B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恰好为0
③若移动支点O的位置,使L1:L2=3:1时,B物体恰好被拉离地面
④若图中B物体竖直切割并拿走,其余条件不变,B对地面的压强变为切割前的0.5倍15组卷:201引用:1难度:0.4
二、填空题
-
7.如图所示,长为1m的轻质杠杆OA的中点悬挂一重100N的物体,在A端施加方向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使杠杆由水平位置A匀速提升到B位置,则在B位置时拉力F的大小为 N。
组卷:42引用:1难度:0.7 -
8.杠杆的五要素:
组卷:41引用:1难度:0.9 -
9.如图所示是我们常用的指甲剪,他有 个杠杆,杠杆ABC是 杠杆(填“省力”或“费力”)。
组卷:31引用:1难度:0.6 -
10.小明在学校运动会上是仪仗队旗手,如图所示,他竖直举红旗前进时,风对红旗水平向右的阻力为20N,其作用点可以看成在A点。已知AB=1.6m,BC=0.4m,小明的两只手分别位于B、C两点,他用一只手握紧旗杆的C点不让它下滑,用另一只手握住旗杆的B点不让它倾斜。则握在B点的手对旗杆施的最小力为 N,方向 。他举旗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10m的过程中克服风力做的功为 J。
组卷:283引用:1难度:0.3
三、作图题
-
11.图甲是打开的汽车后备箱盖,它被液压杆支撑(不计后备箱盖重).关箱盖时,它可看作一个杠杆,图乙是其简化图,O是支点,F2是液压杆作用在A点的阻力。请在图乙中画出在B点关上后备盖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力臂L1。
组卷:878引用:10难度:0.5
四、实验探究题
-
12.如图所示为小高“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步骤,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均为0.5N。
(1)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如图甲所示,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时,小高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记录数据为:动力F1=3N,动力臂l1=4cm,阻力F2=2N,阻力臂l2=6cm通过数据小高得出结论:F1l1=F2l2,老师认为小高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
(3)纠正(2)中的问题后,小高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继续探究,如图丙所示,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第一次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第二次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斜向上拉,两次杠杆均在水平位置平衡。第二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一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通过实验探究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后,小高利用另一杠杆测量一个石块(石块不吸水)的密度。将石块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又将溢出的水装入小烧杯A中(水的损耗忽略不计),再将石块装入与小烧杯A相同的小烧杯B中,分别挂在已调好的杠杆两端,此时杠杆状态如图丁所示,小烧杯A、B距支点O的距离分别为10cm和4cm,若不考虑烧杯的质量,该石块的密度为 。组卷:6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