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8/2 22:0:17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领取通关文牒打卡____欣赏百年戏楼系列演出、走访袜子胡同文化市集____为丰富假日旅游产品,“五一”假期,古文化街景区策划推出了_____寻古问津_____文化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往游览。

    组卷:50引用:2难度:0.7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5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1408引用:7难度:0.8
  •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组卷:652引用:24难度:0.9
  • 5.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从容求索,以至于诡计多端;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然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组卷:9引用:2难度:0.5
  •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0引用:3难度:0.8
  • 7.古诗文名句默写。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
     
     
    ”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王维《竹里馆》中的“
     
     
    ”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

    组卷:1455引用:3难度:0.8
  • 8.下面是郭沫若故居里的一副对联。请用正楷字将上联抄写完整。
    上联:传 家
     

    下联:处 事 无 奇 但 率 真

    组卷:22引用:4难度:0.7
  • 9.系统找不到该试题

二、阅读与赏析:(60分)

  • 10.阅读《孙权劝学》,完成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权吕蒙曰 
     

    ②蒙以军中多务
     

    若孤
     

    ④即刮目相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结合全文,谈谈吕蒙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组卷:15引用:2难度:0.5
  • 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①孟夫子: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早年仕途失意,后隐居。②轩冕:荣华富贵仕宦。③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④事君:侍奉皇帝。⑤高山:即“高山仰止”。⑥清芬:清高,芬芳。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前四句写景,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委婉得体,不落俗套,表“赠张丞相”之意。
    B.甲诗尾联表面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诗人以隐喻的手法,表达自己在仕途遭贬后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C.乙诗颔联中的“弃”字刻画孟浩然宁弃仕途而隐逸的形象,“卧”活画出孟浩然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情致。一弃一卧,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抉择。
    D.乙诗尾联以高山喻对方,流露无限敬慕之情,又与首句呼应:“安可仰”又翻进一层,以己之惭愧不如孟夫子进行反衬,表达了自己只能徒然向他清幽芬芳的人品拜揖的赤诚。
    (2)甲诗的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3)结合甲诗来看,你同意李白在乙诗中“迷花不事君”的说法?

    组卷:224引用:2难度:0.5
  •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相貌和心灵
    周国平
          年轻人比年长者更在乎,女人比男人更在乎。女人重视容貌是情有可原的,既然几乎一切民族的文化都把女性的美丽作为一种价值进行讴歌,作为一种标准来评判她们,而在实际生活中,容貌的美丑对于她们的婚爱、社交乃至职业方面的遭遇确实会发生相当的影响,那么,她们似乎也就别无选择。年轻人入世还浅,不免看重人际关系较浅的层面,留意别人对于自己的表面印象,所以在容貌上也比较敏感。
          与关心名声相比,现代整容术已经能够把一张脸变成另一张脸,但在新脸皮下面的仍是那个旧人。如果不通过镜子,人是看不见自己的容貌的,常常也是想不起自己的容貌的,而这并不妨碍他做一切事情。镜子代表着别人的眼光,人一照镜子,就是在用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了,因此,其实他所关心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观感。按照他的虚荣的程度,这别人可以是某个意中人、一般异性或广大而笼统的人群。
          虚荣是难免的,怎奈人生易老,红颜难久,这是谁也逃脱不掉的规律。好在绝大多数人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调整自己的心理,克服在相貌方面的虚荣心。事实上,在不同的年龄段,相貌的内容在发生着变化,人们相貌的感觉和评价也在随之改变。年龄越小,相貌的美就越具有物质的、生理的性质,因而彼此也越为相似。譬如说,天下的娃娃都一样可爱,那是一种近似小动物的美,表现为稚气的表情、娇嫩的皮肤、憨态可掬的动作。少男少女的美洋溢着相同的青春朝气,但我们已能发现,其中有些人因为正在形成的优秀个性而显得更具魅力。对于一个成年人的外貌,我们一般不会对其物理性方面例如五官的构造、皮肤的质地给予高度评价,而是更加看重其所显现的精神内涵。
          叔本华说:“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至少就成年人的相貌而言,他的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在漫长的时间中,一个人的惯常的心灵状态和行为方式总是伴随着他自己意识不到的表情,这些表情经过无数次的重复,便会铭刻在他的脸上,甚至留下特殊的皱纹。更加难以掩饰的是眼神,一个内心空虚的人绝对装不出睿智的目光。我们大约都遇见过那样的人,他们的粗俗一望而知,仿佛就写在他们的脸上。同样,当我们面对爱因斯坦的肖像时,即使没有读过他的著作,我们从他的宽容、幽默、略带忧伤的神情就能判断他是一位智者。叔本华也举了一个例子:一群高贵的绅士来到维斯孔蒂公爵的宫廷,维斯孔蒂问他的年幼的儿子,谁是最智慧的人,孩子稍作环顾,就去拉着彼特拉克的手,把这位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带到了父亲面前。有趣的是,中国的圣人孔子和西方的圣人苏格拉底都是相貌极其古怪的人,但是,历史并未留下人们认为他们丑陋的记载。
          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
    (选自2017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关于“相貌和心灵”的理解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A.关心名声和容貌都是虚荣,这样做离一个人的真实价值都很远。
    B.不同年龄段,相貌的内容在发生变化,人们对其评价却不会改变。
    C.少男少女洋溢着相同的青春美,而要更具魅力还是因在乎容貌。
    D.一个人的惯常的心灵不会伴随其表情,对其表情我们感受不到他的内心世界。
    (2)为“对于一个成年人,我们更看重其所显现的精神内涵”列举一个事例。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他论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食品安全风险类型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中新旧风险交替,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添加剂等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仍然是主要的风险类型;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的消费方式带来了新型食品安全风险。
          2017年我国食品抽检总体不合格率为2.4%。其中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占不合格样品的23%。特别是粉条粉丝、面制品中铝超标问题尤其突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中小食品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为了延长食品保存期,强化感官特性,不顾法律法规要求,超限量、超范围地滥用食品添加剂。
          此外,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类风险备受关注。2016年农业部调查发现,我国部分省份存在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现象。转基因产品的规范化管理与民众的知情权的保护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摘自《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材料二】
    __________      在工业和医学领域,甲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物,但在食品行业,它是非法添加物。因此,不允许将甲醛添加到食物中,只要添加是违法。
          尽管有人认为甲醛在食物中的防腐效果并不好,在面条中添加甲醛没有意义,但是面条等食品中检测出甲醛的案例并不少,比如,2016年陕西榆林一家面店的老板为了延长面条的保质期,从网上购买甲醛,生产面条时添加其中,警方及时将面店老板抓获,他供认不讳,最后被判刑一年并作罚款处理。
          除了直接添加甲醛,食物中的外来甲醛还可能来自甲醛次硫酸氢钠,甲醛次硫酸氢钠是一种化工原料俗称“吊白块”,国家已明令禁止将其作为添加剂加入食品,但是由于它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和外观,一些不法商贩在食物生产过程中将其掺入,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摘编自《科学画报》2019年第3期)【材料三】
    消费者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调查
          食品安全已经越来越成为不同类型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消费者担心哪些方面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机构进行了一项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

    (摘编自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材料四】
    __________      近年来,中小学生食物安全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针对学校集中用餐安全问题作出部署,为保障师生的食品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学校集中用餐”制至少有三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首先,应确定校级以上的“学校集中用餐”责任主体,由责任主体负责制定地区餐费标准,设置非营利机构或委托有资质的餐饮企业,以属地为中心形成统一的采购、制作、运输系统,改变目前自办食堂、委托、外包、外购等状况。其次,进一步健全法规体系。对食堂面积、设施设备条件、人员资质等具体指标应作出明确规定。学生可以在就餐过程中学习食材生长、饭菜烹调、学校餐食制作及运送、健康合理膳食等方面的知识,为健康人生打下基础;通过备餐及分餐过程中的小组分工培养合作能力;通过收拾餐具,饭后打扫过程培养责任心。最重要的是,体验到与同学一起吃饭的乐趣。因此,“学校集中用餐”应纳入旨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目的、有计划的“食育”范畴,而不是只限于顾及安全与健康的“就餐”行为。
    (摘编自《人民教育》2019年第8期)(1)请给材料二和材料四各拟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15字以内)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随着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转基因产品风险已成为食品安全主要的风险类型。
    B.甲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物,但防腐效果并不好,因此不允许在食物中添加甲醛。
    C.材料三图表显示:只有1%的人担心注水肉问题,说明注水肉不再成为食品安全问题。
    D.“学校集中用餐”不应只顾及安全与健康的“就餐”行为,还应顾及教育教化功能。
    (3)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分别提一条保障食品安全的建议。
    (4)材料二第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近期,媒体曝光了个别不合格的牛奶产品,引起了消费者对牛奶安全问题的担心。重阳节到了,同学们准备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由你负责到超市买几箱牛奶,老师提醒你看一下牛奶包装盒上的标签。标签上的信息包含产品名称、产品类型、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址、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贮存条件、净含量等。
    购买时你应该关注牛奶包装盒标签上的哪些信息?请根据材料三图表内容简要说说。

    组卷:101引用:4难度:0.5
  • 14.阅读课文《植树的牧羊人》第10~17段,回答问题。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赏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ㅤㅤ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棵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3)谈谈你对“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的理解。
    (4)植树牧羊人的行为感动着每一位读者,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表达对他的敬意。

    组卷:11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与表达(60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青的,也是绿的。
          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
          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

    组卷:126引用:6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