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5/8/2 15:0:20
一、第一部分(21分)
-
1.(1)福兮祸所伏,
(2)绿杨烟外晓寒轻,
(3)得道多助,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6)孔子说:“
(7)竹外桃花三两枝,组卷:146引用:3难度:0.9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9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0引用:2难度:0.5 -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102引用:1难度:0.7 -
5.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组卷:1093引用:6难度:0.9 -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531引用:5难度:0.9 -
7.系统找不到该试题
二、第二部分(39分)
-
8.阅读杜甫的《春望》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2)请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一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组卷:692引用:9难度:0.7 -
9.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①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②师之。时③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④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⑤,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节选自《宋史•杨时传》)[注释]①程颢与程颐都是宋代著名学者。②翕然:一致的样子。翕,也可以讲聚集。③杨时:宋代著名文学家。④南:方位词作动词,意思是向南。⑤瞑坐:闭着眼睛坐着。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手自笔录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B.既加冠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俯身倾耳以请 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D.右备容臭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甲]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宋濂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甲][乙]两篇文章都描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组卷:19引用:3难度:0.5 -
10.阅读课外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机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锁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①以上文段节选自
②在这件事情之后红军还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组卷:67引用:2难度:0.7 -
11.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ㅤㅤ①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
ㅤㅤ②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ㅤㅤ③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ㅤㅤ④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ㅤㅤ⑤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ㅤㅤ⑥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ㅤㅤ⑦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ㅤㅤ⑧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ㅤㅤ⑨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有删改)
(1)概括第④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2)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
(3)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组卷:9引用:1难度:0.3
三、第三部分(40分)
-
12.请以“______引领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组卷:0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