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华鑫教育集团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5/7/31 3:0:34

一、积累运用(共33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组卷:161引用:4难度:0.9
  •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887引用:3难度:0.8
  •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组卷:78引用:4难度:0.8
  •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36引用:5难度:0.7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44引用:3难度:0.8
  •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8
  • 7.系统找不到该试题
  • 8.《傅雷家书》是傅雷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而成,被称为“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请结合具体事例说说傅雷在生活礼仪方面给予儿子的教育。

    组卷:5引用:3难度:0.7
  • 9.阅读下面语段,模仿《雪龙吟》示例,横线上补写一段振奋民族精神的内容。
    《雪龙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天助力歌曲,由张杰演唱,二水作词,包胡尔查作曲,发行于2022年1月25日。“我一声龙啸凌云志,热血燃冬扶摇起,看长城内外这天地,山河云开笑容里;我一声龙啸跨东西,踏雪而来创奇迹,来双奥之城感动你,神州铿锵亿万心;
     
     
     
     

    组卷:10引用:3难度:0.8
  • 10.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ㅤㅤ以下是课堂上小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对话,请运用你的知识将对话补充完整。
    ㅤㅤ(课前朗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ㅤㅤ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
    ㅤㅤ这首《望岳》是我国
     
    (朝代)诗人
     
    (人名)的作品。
    ㅤㅤ正确!诗歌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读”,书上要求诵读时“注意节奏”,小明,就以第一句“岱宗夫如何”为例,你觉得在什么地方作停顿?
    ㅤㅤ我觉得在
     
    字后面应停顿一下,这样符合本诗的节奏。
    ㅤㅤ除了节奏,诵读时还要读出情感。最后两句是名句,作者的登岳之志能从哪两个字充分体现出来?
    ㅤㅤ“
     
    ”二字。

    组卷:23引用:1难度:0.3
  • 11.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①《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
     

    ②《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
     

    ③《游山西村》:从今若许闲乘月,
     

    ④《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
     

    ⑤《山坡羊•潼关怀古》: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⑦《周庄水韵》: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
     
     

    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作者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组卷:1引用:1难度:0.9

二、阅读理解(共57分)

  •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暗”字富含情味,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打动了许多听众。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因“柳”“留”谐音,古人常用“折柳”送别,表达挽留不舍之意,诗中“折柳”既是曲子,也有惜别、怀远之意。
    D.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组卷:156引用:2难度:0.4
  • 13.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太丘
     

    ②去后
     

    ③尊君在
     

    ④元方入门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一句。
    (3)文中特意强调“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有何用意?
    (4)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

    组卷:172引用:3难度:0.9
  • 14.非文学性文本阅读。
    中国石拱桥
    (节选)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鹜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去掉加横线的词语对句子的含义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B.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C.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D.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文中三处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②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③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A.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B.引用、列数字、作比较
    C.打比方、举例子、引用.
    D.列数字、打比方、引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赵州桥的结构巧,主要体现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作者在介绍赵州桥时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行文结构。
    C.赵州桥虽有很高的技术水平,但艺术价值却很低。
    D.这篇文章,语言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准确、周密、严谨。

    组卷:112引用:5难度:0.4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风雪亥时归
    孙迎雁
    ㅤㅤ①腊月廿八,风舞雪花。陈星身穿旧棉袄,头戴针织帽,还是觉得有些发冷,满怀心事地在座位上发呆。
    ㅤㅤ②几个月前,一个哥们儿离开时,把自己在信阳的住址告诉了他,很诚恳地说:“我们这些人,出去就比人低一等,但在我那儿,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不会有人看不起你。”
    ㅤㅤ③昨天,他去劳务市场打探行情,立刻明白了那哥们儿所言非虚。周围人用异样的眼光盯着他发亮的光头和额头上的刀疤,搞得他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从那里出来后,他直奔火车站买了车票,又在边上的小商场买了顶帽子,仔细地把刀疤遮起来。
    ㅤㅤ④火车在漫天风雪中慢吞吞地行进。邻座是一对带着小男孩的年轻夫妇,那孩子约莫十岁光景,玩着纸飞机、溜溜球。
    ㅤㅤ⑤“嗖”的一声,纸飞机越过陈星的头顶飞上了行李架。小男孩投来求助的目光。他起身站到座位上,从行李的缝隙中找出纸飞机递给小男孩。
    ㅤㅤ⑥“谢谢!叔叔,你要去哪里?”小男孩问。“信阳。”他迟疑了一下说。
    ㅤㅤ⑦“我们也去信阳。你家是在信阳吗?”“不是。”
    ㅤㅤ⑧“那你为什么要去信阳?你过年不回家吗?”小男孩抛出来一连串问题。
    ㅤㅤ⑨他有点心烦,没有回答,闭上了眼睛继续想着心事。信阳,那个从未去过的地方,现在却成了一个想象中的归宿。他曾隐隐约约地听哥们儿讲起在信阳的经历。他们有很多人住在一起,通过内部渠道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投资信息,因此想多拉一些人入股。凭着过去混江湖的经验,他觉得这多半是传销。但他还是打算去看一下,万一不是呢?眼下,他太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了,让他不至于在大年三十晚上流落街头。
    ㅤㅤ⑩当然,现在还来得及补票,直接回在孝感的老家。但是,他不确定父亲是否会接纳他,毕竟自己犯事进了班房,给当村支书的父亲丢脸了。这么多年来,都是姐姐陪着母亲去徐州看他,父亲一次也没去过。虽然他洗心革面,还自学获得了中文本科文凭,但昨天的经历让他认清了现实。
    ㅤㅤ⑪“叔叔,能帮我捡一下溜溜球吗?”小男孩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
    ㅤㅤ⑫他弯腰去座位底下查看。就在这时,“咣当”一声,一股温热的液体从头顶沿着帽子流了下来。是牛奶打翻了!孩子母亲递过来一叠纸巾,陈星本能地摘下帽子。照面的那一瞬间,他看到她愣了一下,手有点发抖。他垂了眼接过纸巾,默默地擦着头。大家都不说话了,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尴尬。
    ㅤㅤ⑬“咦,叔叔你头上怎么有个疤?是不是小时候打架把头打破了?”小男孩指着自己的额头问。“上学期我和班上的小虎打架,还把手臂抓破了,也有个疤。”小男孩捋了一下袖子,露出淡淡的疤痕,“不过现在快好了。”“嗯。”“后来我们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说同学之间不要打这么凶。”“是啊,受伤了就不好了。”他想起那个被自己砍了好几刀的小年轻,下意识地摸了下额头上的刀疤。
    ㅤㅤ⑭“后来我们就不打架了。老师说,知错能改,还是好学生。”“是要知错能改。”他喃喃地说。“我把你的帽子打湿了,天气那么冷,你会着凉的。真是对不起。”小男孩摸着脑袋说。他有些感动,露出了笑容,安慰小男孩说不要紧的。
    ㅤㅤ⑮“妈妈,我们还有帽子吗?”小男孩转过头去问母亲。
    ㅤㅤ⑯“这个是新的,本来是孩子他爸自留的,就当赔礼了。”小男孩母亲歉意地说。
    ㅤㅤ⑰“这……不、不,没事,不用在意。”他结结巴巴地说。
    ㅤㅤ⑱“我爸爸有好几个帽子呢。”小男孩把帽子塞到他怀里。
    ㅤㅤ⑲孩子父亲笑着对他说:“拿着吧,我们是做小商品批发的,成本价拿的。外面很冷,真感冒了,我们会过意不去的。”
    ㅤㅤ⑳他揉了揉眼睛,把新帽子戴到头上。
    ㅤㅤ㉑火车继续行驶着,前面就将到信阳站。
    ㅤㅤ㉒他想,等会儿就去找乘务员,补个票到孝感。“辰时出门亥时归,刚刚好。”他看着窗外飞舞的雪花,觉得身上开始暖和起来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10期,有删改)(1)根据选文内容和提示,完成下面的情节梳理。
    求职受阻,投奔狱友——
     
    ——牛奶湿帽,获赠新帽——
     

    (2)从描写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起身站到座位上,从行李的缝隙中找出纸飞机,递给小男孩。
    (3)“辰时出门亥时归,刚刚好”一句中,“辰时”“亥时”是古时地支计时法,选择其一写出是指哪个时间段?为什么是“刚刚好”?
    (4)陈星为什么没有去投奔信阳的狱友,而是决定补票回孝感老家?
    (5)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风雪,有什么作用?
    (6)你认为陈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组卷:3引用:1难度:0.6
  • 16.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①4月23日已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着。“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稔的收获。
          ③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④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溪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琅琅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苟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用意其实都是在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但今天的读书,已不局限于纸质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经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饘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到那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诗中说:“平生长作蠹书蟑,老去犹资慰我心。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
    (5)作者陆游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满含哲理,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请结合诗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组卷:496引用:11难度:0.5

三、作文(60分)

  • 17.阅读下面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火箭专家、宇宙航行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      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我在飞行这条长跑路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一无二。我会继续飞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
    ——王亚平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上面几则材料告诉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敢于向往外面的世界;前行的路上会有艰难险阻,但只有坚持,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
          写作要求:(1)若选本题,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5)书写工整,不少于 700 字。

    组卷:9引用:2难度:0.3
  • 18.补全题目,完成作文。
          请以“初一,我多了一分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词语。②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不得出现真实班级和姓名)③不少于500字。

    组卷:3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