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天津三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5/8/5 19:0:27

一、(12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冬节”“贺冬”。也有说法认为,①           ,又是节日,在周代就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古籍中,似乎也可以找到冬至是一个节日的佐证。有文献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但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朝的正月等于现在的十一月,拜岁和贺冬其实区别不大。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严格来说,②           。民俗专家王娟说,“这个节气出现得非常早,庆祝方式出现得也比较早,但它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节日。”“古代有许多重要的活动都放在冬至举行,内容比较丰富,地域不同庆祝方式不同,差异性较大。”她解释道,惯常的民俗活动,大致有为长辈送鞋子,“数九”、画消寒图之类。王娟说,“有一种说法是冬至要祭孔子,会有很隆重的典礼,③           ;所以冬至跟我们如今说的传统节日新年还是不一样的。”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起初是庆祝新春的开始,才有了冬至节。
    B.人们过冬至节,新的一年才开始到来。
    C.庆祝新春的到来,人们就会过冬至节。
    D.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2引用:2难度:0.6
  • 2.对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1引用:5难度:0.6

二、(12分,每小题18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寡,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赈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列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之。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
    (取材于《墨子•辞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则民费而不 病:困苦
    B.强体腹而已矣 适:使……安适
    C.故民 归:归附
    D.君实欲天下之治而其乱 恶:罪恶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
    B.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
    C.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
    D.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
    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
    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
    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②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

    组卷:18引用:8难度:0.6

三、(20分)

  •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注]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1935年2月,红军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斗,最终红军取得胜利。这首词即写于攻克娄山关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拂晓时分红军紧急行军前往娄山关,下片写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全篇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
    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练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攻娄山关的时间、环境,而且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抒情氛围。
    C.“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碎”字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用字十分精妙。
    D.这是一首雄壮的革命战争的赞歌,凝重与雄劲豪放相统一,气氛悲壮,但又蕴含着勃勃生机,赞颂了红军的豪迈气概和英勇精神。
    (2)请简要赏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句。

    组卷:46引用:14难度:0.6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两句,写出陶渊明划着小船归家时任意飘荡、快意人生的样子。
    (2)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峻、树的奇特和崖壁的险陡。
    (3)古诗词中常以“梦”来寄情抒怀,如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组卷:1引用:1难度:0.9

四、(12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嘱咐
    孙犁
          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己的村庄,他的家就在白洋淀边上。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家近了,就要进家了!他想起许多事。父亲确实的年岁忘记了,是不是还活着?父亲很早就有痰喘的病。还有自己女人,正在青春,一别八年,分离时她肚子里正有一个小孩子。房子烧了吗?他走的很慢,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
          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热情地叫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子去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
          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天天闹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那孩子从睡梦里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这个“八路”。水生抱了孩子一会,说:“还睡去吧。”
    女人安排着孩子睡下,盖上被子。孩子却圆睁着两眼,再也睡不着。
          女人说:“你想过家吗?”
          水生说:“想过。”
    “在什么时候?”
    “闲着的时候。”
    “什么时候闲着?……”
    “打过仗以后,行军歇下来,开荒休息的时候。”
    “你这几年不容易呀?”
    “嗯,自然你们也不容易。”水生说。
    “嗯?我容易,”她有些气愤地说着,把饭端上来,放在炕上:“爹是顶不容易的一个人,他不能看见你回来……”她坐在一边看着水生吃饭,看不见他吃饭的样子八年了。水生想起父亲,胡乱吃了一点,就放下了。
          孩子睡着了,睡得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女人呆望着孩子的脸。她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好像不是她生出,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走得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懂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复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多好啊!”
          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她好像是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经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
    “猜不出来。”水生笑了笑。
    “我们想你,我们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候,日本人就在咱村边。可是在黑夜,一觉醒了,我就想:你如果能像天上的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是能够吗!”
          从窗户上那块小小的玻璃上结起来的冰花,知道夜已经深了。水生说:“明早就要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
          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站在床子后尾,撑起了竿。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逗着孩子说:“看你爹没出息,当了八年八路军,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
          她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轻轻用竿子向后一点,冰床子前进了,像离开了强驽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前面打起团团的旋花。
          太阳从冰面上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的胡同,扑到这里来,照在冰床上。女人说:
    “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
    “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不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
          女人忍住眼泪,笑着说:“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一九四六年河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表现出水生对家深沉的思念、对即将到来的重逢的渴望,也有对家人的担心。
    B.孩子“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丢鞋甩袜抱养大的”,从一个侧面控诉了日寇的侵略罪行,表现了人民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对抗战做出的贡献。
    C.小说以“嘱咐”为题,是因为这是情感的高潮、愿望的凝聚,作者写八年分别、短暂相逢和再次离别的情景,其立意正在于烘托出妻子最后的“嘱咐”。
    D.小说没有描写前线的刀光剑影,也没有刻画根据地人民反“扫荡”斗争的英勇悲壮,而是通过极普通的生活和平淡写实的笔调,抒写出夫妻间的家国情怀。
    (2)小说中的女人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中多用对话,这种叙事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组卷:22引用:8难度:0.6

五、(4分)

  • 7.本文写的是有关家族的记忆,而家风是与家族相关的,它被看作一种接地气、生活化的家族式美德,并且依然在我们的家庭中存在着。请写一个片段,来表现自己的家风。

    组卷:0引用:1难度:0.7

六、(4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破晓的微光划破黑夜,让我们看到希望;萤火虫的微光汇成星河,让我们看到力量。再微小的光也是光,你的生命是否也曾被一束微光照亮?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3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2.0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