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高考无忧衔接练习试卷(7)
发布:2025/8/1 23:0:26
一、选择题
-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
①猜想它以前、很早以前的主人。
②一排排鹅卵石,一级级台阶。
③门都关闭着,让你去猜想它的蕴藏。
④漫步在苏州的小巷中是一种神奇的经验。
⑤一座座门庭组卷:10引用:3难度:0.6 -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未来,我们还将从“双脚丈量”到“扶摇直上九万里”,去拥抱星辰宇宙!
①让出行体验更方便、快捷、舒适、温暖,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仅“说走就走”。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话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
③而且“走得舒适优雅惬意”,真正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长,我们不仅有意愿更有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
⑤而“美好出行”作为“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也应是话中之意。组卷:5引用:1难度:0.7 -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这样的风景就像在明信片上看到过的一样。
①它们长得非常整齐,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②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③池水极平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当中。
④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⑤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组卷:10引用:2难度:0.5 -
4.对下列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是( )
①相反,一味地批评教育,虽然能对孩子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其效果也只能是暂时的。
②在一种安静认真的气氛中,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家庭氛围的带动,形成主动读书学习的习惯,完成自己的任务。
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老师。
④比如当孩子需要看书学习时,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放下手机、离开电视,选择一本书,坐在一旁陪伴孩子一起读书。
⑤当父母想让孩子培养某种良好习惯时,自己必须以身作则。组卷:5引用:1难度:0.5 -
5.下列选项中,在横线上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廓、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组卷:7引用:2难度:0.5 -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时间稍久远的古书,他书若有引文,也要在充分了解他书体例的基础上,依据引文,尽力搜罗这些古书的版本。
②古籍整理,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尽力搜罗传世版本。
③据此顺序确定校勘整理的目标,在对传世版本做了大量精细工作的基础上,择定底本、校本,展于具体的校勘。
④版本基本齐备后,对其做综合考订,以贴近理解这些版本产生的具体环境,明确它们的性质。
⑤基于此,排定诸版本的源流顺序。组卷:8引用:1难度:0.5 -
7.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想。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组卷:24引用:6难度:0.5 -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 , , , , , 。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象的表现形式
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组卷:21引用:3难度:0.5 -
9.对下列语段信息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出现正改变着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娱乐方式,同时也使传统媒体受到巨大的冲击。许多人在计算机前花费不少时间,甚至有的“网虫”长时间在网上冲浪,不与人接触,最后变成了“网络孤独症”患者。组卷:8引用:2难度:0.5 -
10.将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发扬 ②担当 ③坚定 ④使命 ⑤坚守 ⑥继承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抗美援朝的英雄们的 与 是保家卫国,而现在的我们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要 与 先辈们留下的精神, 理想信念, 初心使命,在谱写奋斗新篇章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组卷:4引用:1难度:0.5 -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 , ,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组卷:12引用:3难度:0.5 -
12.有同学拟写了几条以“食品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1引用:2难度:0.5 -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门联是怎样产生的?
②大门上除了门神之外,最不可少的就是门联。
③它总是成对地贴在门两侧,每年到春节时换一次新的,所以又称“对联”或“春联”。
④门联的产生与门神的起源类似,门神起源于在桃木板上画神茶、郁垒的像,继而在板上写二位门神的名字。
⑤据历史学家推论,在桃木板上写文字应该是门联的起源,正如门神离开桃木板而移至大门上一样,成对的文字也脱离桃木板而发展为独立的门联了。组卷:3引用:3难度:0.6 -
14.下列句子中,语意正确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2难度:0.5 -
15.下列各句中,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5引用:4难度:0.6 -
1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 。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①作为随处可见的人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们不重要。
②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
③作为一位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
④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组卷:2引用:1难度:0.5 -
17.下面是顾随先生的讲课稿,后经其学生叶嘉莹整理成书。整理过程中不小心将横线上的文字顺序弄乱了,编辑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衔接方式,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英雄是可以有的。一个民族,不能无领袖,犹之人之不能无脑子,故无论是民主或独裁,都须有领袖。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最好的英雄是牺牲自己,为民族、国家、大众。
①英雄不过是一个领袖罢了,做领袖的人不应老表现自己。
②秦始皇吞并六国,不可一世之雄,后来坏在求长生及希为子孙永久之业,故秦二世而亡。
③如果如此,则恐怕将众叛亲离且其手下必定是奴才而无人才。
④但英雄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是为大众出力,此始是真英雄。组卷:4引用:1难度:0.5 -
18.“积累与分享”主题交流活动中有一个“好书分享”的环节,小明准备了如下文字作为分享稿开头部分。请帮他调整语序,使语意连贯。( )
①我们应有这样的古风:沐浴双手,然后捧卷。
②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叶扁舟暗空下的引航,直至寻找到风平浪静且又万家灯火的港湾。
③在一番庄严肃穆的感觉之中,你必将得到书的神谕。
④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组卷:7引用:1难度:0.5 -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中一个“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间也自然包含对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感慨。
①也包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
②它是借凭吊诸葛亮
③抒发了古今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共同悲愤
④正是惺惺相惜
⑤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组卷:9引用:2难度:0.7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0.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小题。
①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②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③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作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④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⑤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⑥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⑦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1)选出上面句子中正确语序的一项
A.①②⑥⑤③⑦④
B.④①⑥⑤⑦②③
C.①②⑤⑦⑥③④
D.①⑥⑤⑦②③④
(2)经第(1)题调整后,上述文字的顺序特点是
A.由一般到特殊
B.由易到难
C.由主要到次要
D.先上后下组卷:2引用:1难度:0.6 -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掌握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雄方式和话语实践。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用从西方直接“拿来”的新奇概念和批评方法,导致中国本土文艺批评话语产生“失语”的焦虑。此类批评,( ),是明显的逻辑谬误。
中国文艺是中华民族生活思想、情感的经验书写和审美表达,任何脱离文艺现实土壤的文艺批评,只能是 。文艺批评工作者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艺修养。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在世备功利的驱使下失去了真诚。有的为了市场需要, ,捕风捉影,哗众取宠。文艺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艺作品,任何脱离对象本体的文艺批评都是空调无力的。然而,当前一些文艺批评常常表现出脱离对象本体的空近化倾向。这类文艺批评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从作品中某个不重要的细部出发,妄加演绎,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真正的文艺批评应该是及物的,紧紧围绕批评对象,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文艺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美学的、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判断。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的文艺批评,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B.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C.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成为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D.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文艺的批评,影响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主观结论出发,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
B.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表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
C.从主观结论出发,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
D.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徒劳无功 望文生义 含糊其辞 以偏概全 B.隔靴搔痒 穿凿附会 不知所云 以偏概全 C.隔靴搔痒 望文生义 含糊其辞 掩耳盗铃 D.徒劳无功 穿凿附会 不知所云 掩耳盗铃 组卷:2引用:2难度:0.5 -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海一样地浸来时,真能让人心醉,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来时,也能让人断魂。春,绝对是一卷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细雨、微风、阳光把季节改写。雨雾朦胧,孕育着枝头花蕾;_____,______,______,_____。踩在松软的泥土上,才知道生命的温床可以如此地平实。只要季节的老人飘然而至,所有沉睡的种子,都可以在这里唤醒,并赋与生命一种变换的姿态。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慢舒展的,还是缓缓流淌的;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还是莺莺絮语的,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他们就会用自己( )的方式,在这里演绎那自然神奇的活力。
披着明媚的春光,让略带甜意的风,从身边掠过。就会( )到春的气息里,其实包含着一种最令人感动的柔情。也会觉得大自然就是一位奇特的母亲,她竟选择在万物萧条的冬的尽头,将绚丽多彩的生命孕育而出,让他们踏着那最为柔媚的第一缕春光,相拥而至,把无限的生机带给人世。
这就是春,让我期盼而又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神奇的美丽。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温煦xù 浸染qìn B.松软ruǎn 明媚mèi C.舒展shū 帷幕wéi D.期盼qī 沉睡chén A心醉 孕育 B.赋与 缓缓流淌 C.演绎 掠过 D.柔媚 万物萧条 A独特 领悟 B奇特 领会 C奇特 领悟 D.独特 领会
A,飘然而至
B.含苞待放
C.悄无声息
D.绚丽多彩
(5)将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的空白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轻柔春风 ②阳光普照 ③催生出百花争艳 ④裁剪出枝叶嫩绿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6)语段中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
B.议论
C.说明
D.抒情组卷:2引用:1难度:0.5
三、综合性学习
-
23.语文综合实践。
新远职业技术学校高二(3)班要举办一个“匠心筑梦,爱我专业”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两个关键词:
(2)完成下面的活动方案。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组卷:1引用:1难度:0.7 -
24.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结合莫言童年的读书经历说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给你什么启示?
组卷:0引用:1难度:0.7
四、语言表达
-
25.班级将举行历史名人介绍活动,请你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东方朔,要求体现人物性格特征,50字左右。
【甲】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
……
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傲弄,无所为屈。
(《汉书•东方朔传》有删减)【乙】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何故也?”
东方先生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其身处尊位,泽及后世。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竭精驰说者,不可胜数;困于衣食,或失门户。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故曰:时异事异。
(东方朔《答客难》有删减)组卷:0引用:1难度:0.7
五、名著阅读
-
26.系统找不到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