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7/20 16:0:18
一、积累与运用
-
1.根据提示,填写句子。
(1)
(2)
(3)
(4)柴门闻犬吠,
(5)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6)九曲黄河万里沙,
(7)《七律•长征》中预示着长征胜利的两句是“
(8)《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运用拟人手法,将景物写成了富有人情味的亲切形象的诗句是“组卷:9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秋九月桂花香,菊黄稻熟蟹螯肥。9月25日上午,2022年兴化大闸蟹开捕节开幕式在我市安丰镇安东村举行。蟹船迎风出发【甲】横穿湖面,大闸蟹正式开铺。
市长殷俊在开幕式致辞中从生态天然、科技贼能、品质保证、品牌美yù、市场前景、róng合延伸六个方面介绍了兴化河蟹发展的优势和特色。
活动现场,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专家表示,今年的河蟹养殖受8月份极端高温天气影响,全省各地的大闸蟹生长周期都相对延长,成熟度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但独特的兴化大闸蟹得益于生态养殖方式和全程科学化监测管理。不仅最大程度地降低极端高温天气带来的不利因素,还保证了其各项营养品质指标不减往年的水平。
我市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与奋进勤劳聪慧的特质相得益zhāng,近年来培育出中国河蟹养殖大王、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中国十大名蟹之冠,yùn育了具有中国水乡特色的【乙】蟹文化【乙】。我市也成为全国著名的大闸蟹生产基地。
(来源:兴化市新闻信息中心2022-09-26)(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标点,下列各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A.划横线句是一个递进复句,后一分句表达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更进一层。
B.这段消息的标题可概括为:2022年兴化大闸蟹开捕节开幕式在安东村举行。
C.“横穿湖面”“市场前景”“勤劳聪慧”“生产基地”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D.“我市也成为全国著名的大闸蟹生产基地。”一句的主干:我市成为基地。组卷:3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
-
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牍:书信 C.值岁荒,人相食 值:遇到 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上有谴,我任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C.醒能述以文者 能以径寸之木 D.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而或长烟一空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4)下面对两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组卷:210引用:7难度:0.7 -
4.同学们准备设计一个“齐白石主题馆”。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的任务。
我的老师齐白石
李可染ㅤㅤ①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提起长短不一、粗细各异的羊毫毛笔,“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生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ㅤㅤ②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ㅤㅤ③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儿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儿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ㅤㅤ④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因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ㅤㅤ⑤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ㅤㅤ⑥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棵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ㅤㅤ⑦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ㅤㅤ⑧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儿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烈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ㅤㅤ⑨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1)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齐白石主题馆”陈列表,请帮他补全陈列表的相关内容。
“齐白石主题馆”陈列表典型情节 对应陈列物 人物品格 提笔在纸上涂写作画 羊毫毛笔 ① 题字时,反复斟酌并衡量纸的尺寸 ② 认真、慎重 ③ 砚台 ④
(3)文中说到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字。某同学深感“一挥”两字意蕴丰富。建议把“齐白石主题馆”更名为“一挥先生主题馆”,请你依据文章内容,说说更名理由。
(4)主题馆拟陈列齐白石的画作《松鹰图》(如图)、请参考本文第⑤~⑧段鉴赏画作的方法和材料链接中李可染的观点,为这幅画写一段鉴赏词。(50字左右)
【链接材料】
ㅤㅤ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组卷:26引用:1难度:0.5 -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为什么要消灭蚊子? ①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的一份建议答复引发关注。答复中显示,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开展全面消灭蚊子的建议》,国家卫健委答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有害病媒生物,降低传染病通过媒介传播风险。下一步将强化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②可能有不少网友疑惑:小小的蚊子除了会搅得人夏夜无法安睡,有什么能耐需要人大代表专门提出建议?又为什么需要专门加强灭蚊技术研究、制订有效防治方案呢?
③在9月16日国家卫健委召开的“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蚊子与一种传染规模巨大的传染病息息相关,它就是疟疾。尽管我国已经消除疟疾,但目前全球仍处于疟疾流行高峰时期(2020年发病2.41亿例),而蚊子的存在使得输入性疟疾有可能再传播,存在扩大疫情的风险。
④2021年,我国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消除疟疾认证,但消除与消灭不同。全国地方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殿军解释,从流行病学来说,消除是指把一个疾病控制或者降低到较低水平,使其不能构成对人群总体健康的威胁。而消灭是指将疾病彻底根除,对传染病来说是指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个疾病永远不会再发生。目前来看,已经被消灭的疾病就是天花。
⑤因此,尽管我国已经消除疟疾,但仍然存在着输入性疟疾病例引起当地流行的风险。数据显示,我国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较多,在新冠疫情以前每年有3000例左右。
⑥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报告示全球有85个疟疾流行国家,疟疾发生2.41亿例,比2019的增加了6%,全球有62.7万疟疾病例死亡,比上年增加了12%。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表示,全球仍处于疟疾流行高峰,而且我国与非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交流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劳务输出、旅游出境等人员增多,这些加大了我国疟疾再流行的风险。
⑦周晓农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疟疾流行区传播媒介孳生环境却没有彻底改变,疟疾流行条件仍然存在。作为疟疾的传播媒介,特别是传播疟疾的按蚊,使疟疾病例输入以后具有再传播的条件,存在引起再传播的风险。
⑧“蚊子仍是切断传播途径中的关键问题。”周晓农强调,而且目前科技手段还不能达到消灭蚊子这个物种的水平。为此,在《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管理办法》中将“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的策略调整为“及时发现,精准阻传”提出用精准的措施阻断传播。
⑨该办法中要求,国家级和省级疾控机构应当同时具备开展疟原虫虫种和媒介按蚊种群鉴别能力。据介绍,我国已建立国家级病媒生物监测点1097个,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蚊虫等病媒生物生态学、病原学和抗药性监测网络,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控制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科学选择蚊虫控制杀虫剂提供了决策依据。
(1)文章以“为什么要消灭蚊子?”为题,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①而蚊子的存在使得输入性疟疾有可能再传播,存在扩大疫情的风险。
②数据显示,我国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较多,在新冠疫情以前每年有3000例左右。
(4)下面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国人大代表已经正式提出《关于开展全面消灭蚊子的建议》。
B.我国已经消除疟疾,疟疾在我国没有可能再传播。
C.天花疾病在我国已经彻底被消灭。
D.目前科技手段已经完全能达到消灭蚊子这个物种的水平。组卷:7引用:1难度:0.3 -
6.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从选文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2)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中作者想借太阳和雨水向儿子讲明一个怎样的道理?
(3)文中“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一句中的“安慰”和“鼓励”两个词颠倒顺序好不好?为什么?
(4)作者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什么?
(5)文中的“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的一种心怀?组卷:156引用:5难度:0.6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
7.系统找不到该试题
-
8.作文。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许是她轻灵的笑音,也许是他默默无闻的精神,也许是他正直无私的品质……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①“这样的人”,是你熟悉的人,也可是陌生的人;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是某一类人;②写“这样的人”要着眼于人物的个性特征、品质道德,写出自己的情感倾向;③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组卷:2引用:2难度:0.5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课堂上,讲解情韵深长,诵读激越铿锵……生活中,嘱咐温暖亲切,告诫严肃真诚……天地间,雨声淅淅沥沥,笛声婉转悠扬……
请你以“那声音在耳畔回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