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湖北省荆楚初中名校联盟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5/7/16 19:0:14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组卷:18引用:1难度:0.5
  • 2.给“每”加偏旁组成一个新的汉字,填入下面的空白内。
    A.
     
    涩难懂
    B.
     
    恨交加
    C.望
     
    止渴
    D.
     
    人不倦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任务。
          近日,原本栖息于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经墨江县一路北上,直抵昆明,行程达500余公里。目前,云南省林草局成立现场指挥部,投入大量警力及应急处置人员,出动警车、渣土车及无人机,运用空地联动方式密切跟踪野象,研判迁徙路线,及时发布预警,沿途疏导车辆、疏散村民,并采取柔性围挡、投食诱导等措施,避免野象与人群正面相遇。
    (1)劝说:为了确保人象安全,请你拟一条标语,用于悬挂在关键路口,劝返前往高风险区的人员。
    (2)应对:野象群进入莲花村田地觅食,村里玉米、大豆、蔬菜大棚遭到大面积踩踏,损失惨重。请你以村委会名义向村民做好解释安抚。
    (3)讨论:班上模拟现场指挥部就该事件展开讨论,议题包括应对措施是否得当、用何种方式“劝返”野象、人与动物如何共处等。请你就其中一个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100字左右)

    组卷:104引用:2难度:0.7
  • 4.下面文字有两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近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染色馒头”事件尘埃未落,“回炉面包”“牛肉膏”接踵而来,“墨汁粉条”“死猪腊肉”又乘势追击,让人触目惊心。②“禁用面粉增白剂”新规明确,5月1日起,国家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③该新规无疑承担着给中国国民一种精神慰藉,也展示了国家打击有害国民生命健康食品。④但是能否安抚国民惊恐的心,重建国民对食品的信心关键还在于质监部门、执法人员有效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病句序号
     
    ,修改意见:
     

    病句序号
     
    ,修改意见:
     

    组卷:13引用:1难度:0.7
  • 5.结合前后语境,仿写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感激生活对我们的厚爱。我们没有捕鱼种树,却能品尝到美味佳肴;
     
     
    。心存感激,是一种明朗的心情,一种人性的光辉。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贪婪和抱怨;
     
     

    组卷:10引用:2难度:0.9
  • 6.默写。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
    (2)词原来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又称“长短句”。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两句中,借用典故,以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3)在浩瀚如海古诗歌中,处处能听见“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一寄之》中“
     
     
    ”充分表达了词人的雄心壮志。
    (4)《满江红》(小住京华)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表达词人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的语句是“
     
     
    !”
    (5)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
     
     

    组卷:25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山  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①贾至曾调守到此。
    (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组卷:412引用:8难度:0.5
  • 8.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汉书•烈女传》)(注释)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1)下列句子划线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
    往事耳(
     

    ②当知其所亡(
     

    七年不返(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中道南归,何异断斯织乎?
    (4)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但劝学方式不同,请结合文段简要说明。

    组卷:4引用:1难度:0.5
  • 9.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A)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选自朱德《我的母亲》)
    (B)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选自老舍《我的母亲》)
    (1)朱德认为,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有:①
     
    ;②
     
    ;③
     

    (2)下面对选文(A)(B)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选文的语言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都表达了作者对母亲逝世感到悲痛,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B.选文(A)中的“创造了”指已经创造,“创造着”指正在创造,两个词有时间先后的顺序,不可调换,否则就不合逻辑。
    C.选文(A)中的两个“尽忠”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民族、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表达了献身于革命事业的决心。
    D.选文(B)中,老舍认为母亲不仅给了自己生命,还传给他软而硬的个性,在做人做事,革命生活等方面深刻影响了自己。
    (3)两位作者都善于在记叙中穿插精当的议论。请从选文(B)中找一处议论性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组卷:105引用:6难度:0.3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A       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B        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C       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D       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1)下列诗句于影响物候的因素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纬度因素)
    B.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经度因素)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高下因素)
    D.楚俗物候晚,孟冬始有霜(古今因素)
    (2)第三段划线处,作者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
    (3)请将下列词语填入第六段相应的位置。
    首先   还可以   也可以   此外
    A
     
       B
     
       C
     
       D
     

    组卷:18引用:6难度:0.6
  • 11.名著阅读。
    孙悟空的名字是
     
    给他起的,后来唐僧又给他起了个混名叫
     
    ,他最讨厌别人叫他
     

    组卷:6引用:1难度:0.8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ㅤㅤ近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视频会,深入解读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交流地方典型经验,加大推进落实力度,确保“五项管理”全面落地见效。
    ㅤㅤ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实施“五项管理”的重要意义,“五项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以小见方向、以小见责任、以小见情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行动,从不同方面体现着、贯穿着正确的育人方向,做好“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系统的重大责任,也是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有力举措,要把“五项管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组卷:16引用:1难度:0.5

五、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 1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上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
    请以《
     
    悄然绽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文体不限(有明显的文体特征)诗歌除外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字书写。
    (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5)不少于600字。

    组卷:249引用:20难度:0.8
  • 14.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时光流逝,事实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
    请以“再也没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
    (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组卷:276引用:18难度:0.3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卷云舒,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一边走一边赏,不经意间总有那么一两处风景常驻心间,温暖我们的生命。
    请以《触动心灵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③不少于600字;
    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组卷:3引用:3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2.0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