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7/9 10:0:16
一、知识积累(18分)
-
1.阅读散文诗,完成任务。
步lǚ轻盈的□,站在诸多的节气中,显得爽心悦目。
她在悄悄提醒大家,脾气火爆的风,体力已经渐渐不济。
孩子们嚷嚷着,啃桃子,啃西瓜,齐心xié力,啃掉最后的暑气。
今天,看看究竟会是谁最先咬痛夏天的尾巴。
——徐继东《二十四节气》(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步lǚ
(2)加点字“济”在文中正确的读音是
A.jǐ
B.jì
(3)□里应该填二十四节气中的
A.立秋
B.秋分组卷:6引用:3难度:0.8 -
2.默写。
(1)攀条折其荣,
(2)
(3)东皋薄暮望,
(4)
(5)傍晚时分,黄浦江上水雾弥漫,让异地求学的小明想起了崔颢《黄鹤楼》中的:“组卷:18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55引用:1难度:0.8
二、文学作品阅读(28分)
-
4.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温暖的“括号”
张金刚 ①穿过客厅,推开卧室,见年迈留守在家的父母正在午睡。两人和衣面对面并排躺着,父亲左侧卧,母亲右侧卧。弓背屈膝,略呈弧形,一左一右,好似“括号”。这是我站在门口远观二老,恍惚间的一个印象。
②我又端详了一会儿。父亲在左,母亲在右,真像“括号”。只不过,我们兄弟三人和曾经的热闹时光,已从“括号”中间抽身而走,由一个电视遥控器、一台戏曲放映机填充其中,撑起“括号”间空虚而又苍老的日子。
③一时,我心生悲戚。印象中,父亲没这么小,母亲也没这么弯,从哪天起,他们成了现在的模样,我已记不起。可面对这已然不太圆润的“括号”,我又满心幸福。人过中年,仍有二老守着老家,守着儿时的村庄。我用略显沧桑的嗓音喊一声“爹娘”,还可得到真切的回应,便感觉我依然能在“括号”中间幸福地生活。
④母亲说,小时候的我只要一上炕,就爱躺在他俩中间。小脑袋瓜儿一扭看见爹,再一扭看见娘;脸对脸的一瞬,彼此吹口气,相视一笑,笑得那么开心、畅快。平躺着,父亲会把房顶糊的报纸上的图片,一张一张讲给我听,还念念那些大标题;母亲不识字,趁我们爷儿俩兴致正浓,悄悄下地,给我蒸俩鸡蛋。
⑤香油味儿惹得我听不进去了,翻身趴下,端过炕沿上的小碗。一勺儿黄澄澄、颤悠悠、香喷喷的鸡蛋羹,送到父亲嘴边,父亲说“不吃”;送到已躺好的母亲嘴边,母亲说“不爱吃”。他俩一左一右围着我,看我将小碗刮得干干净净。好饱,我又翻身平躺,拉着父亲的手、母亲的手,和我的小手一起,抚摸我圆溜溜的肚皮。没承想,痒得我笑个不止,差点喷了刚下肚的鸡蛋羹。
⑥慢慢地,我的眼皮开始打架,兴致渐无,在父母一左一右的拍打中,一点点安静下来。然后,就啥也听不见了。早上醒来,我已在“括号”外。昨晚我睡得太死,尿炕了,母亲便把我抱起来,互换位置,她睡在尿湿的地方。
⑦我在家是老小,俩哥哥也是在这“括号”里长大的,也享受过那“潮湿与干爽”的爱吧?在“括号”中间的快乐生活,是我们家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后来,大哥、二哥成家了;我外出求学,工作,把家安在城里;“括号”里最有营养、最有分量的内容陆续都被抽走了。“括号”空空几十年,慢慢地也抽空了父母,变得干瘪、皱巴。老屋虽翻盖成了新房,可家里只剩他俩,空荡荡、静悄悄,没了一点生气。
⑧我揉揉眼,再望一眼躺在床上的父母,多想躺回“括号”里,让自己回到童年,让父母回到青年。可我知道,“括号”已围不住我,也难以再围住一家人;但我也知道,我、我们兄弟、我们的小家,都“装”在“括号”里,填得满满的。
⑨似有心灵感应,我安静地在门边想着心事,母亲忽然间睁开眼,问道:“怎么突然大中午回来了?”继而,撑着右臂,缓慢坐起,挪到床边,用手拢了一下蓬乱的白发,趿拉着鞋,拄着棍子,笑意盈盈地向我走来。我忙上前搀扶,她冲我一笑,露出一颗牙也没有的牙床。我心头一酸,忙望向父亲,他也醒了,问了同样的问题,随后跟了出来。
⑩我们仨坐在台阶上,父亲在左,母亲在右,我在中间。初夏的风吹在身上,似是被“括号”围住那般温暖惬意。眼前的青山、绿树、院落,几十年似乎没有变过,可它们眼前的我们,却变了模样。
⑪骑车出了院子,一回头,父母早站起身,弯腰驼背,在檐下组成一个“括号”,默默望着我。我挥一下手,他俩也挥一下手,父亲挥左臂,母亲挥右臂,又默契地组成一个“括号”。我猛地一阵心痛,生怕哪天这“括号”少了左边或右边,直至在老家消失。
⑫我不敢想,也不敢再看,径直出了村子……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文章以“温暖的”括号”作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2)有人说文章第④-⑥段可以删去,你不赞成。请你说说理由。
(3)小语很难处理文章第⑦段画横线句的朗读,请你给予帮助,并说明理由。
“括号”空空几十年,慢慢地也抽空了父母,变得干瘪、皱巴。
(4)结合内容,从描写的角度说说文章第⑨段画横线句的表达效果。
继而,撑着右臂,缓慢坐起,挪到床边,用手拢了一下蓬乱的白发,趿拉着鞋,拄着棍子,笑意盈盈地向我走来。
(5)结合文章第⑩段,探究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组卷:16引用:2难度:0.5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他打个唿哨,跳在空中。火眼金睛,用手搭凉篷,四下里观看,更不见马的踪迹。按落云头,报道:“师父,我们的马断乎是那龙吃了,四下里再看不见。”三藏道:“徒弟呀,那厮能有多大口,却将那匹大马连鞍辔都吃了?想是惊张溜缰,走在那山凹之中。你再仔细看看。”行者道:“你也不知我的本事。我这双眼,白日里常看一千里路的吉凶。象那千里之内,蜻蜓儿展翅,我也看见,何期那匹大马,我就不见!”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行者见他哭将起来,他那里忍得住暴燥,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
(1)取经路上,孙悟空一行除了不断地和各色妖怪做斗争,有时师徒之间亦有很多分歧,上面语段中师徒两人的分歧是什么?
(2)同样是面对灾难,面对突发事件,一个“哭将起来”,一个“越加嗔怒”,这里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目的是什么?组卷:17引用:1难度:0.7
三、古诗文阅读(24分)
-
6.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5-18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物:自己以外的人。此处指群众的利益。 宽简:宽松简易。 便:安逸、安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临溪而渔 执策而临之 C.射者中,弈者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似与游者相乐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甲文作者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4)结合语段甲乙,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组卷:11引用:3难度:0.8 -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结合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进行分析。组卷:185引用:4难度:0.6
四、表达与交流(50分)
-
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请以“生活中的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1.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要有真情实感;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组卷: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