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发布:2025/7/3 20:0: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
1.某地交管部门利用载有高清摄像机的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通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如图是无人机竖直向上运动到100m上空的v-t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0引用:0难度:0.6 -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为我们展示了一副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翔,鱼儿在清澈的水里游荡,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生活的美丽场景。关于此诗句所描述的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36引用:6难度:0.8 -
3.下面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656引用:11难度:0.7 -
4.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组卷:2322引用:12难度:0.9 -
5.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
组卷:828引用:80难度:0.7 -
6.下列事例中应用了红外线的是( )
组卷:38引用:9难度:0.9 -
7.你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很多使用透镜的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6引用:3难度:0.9 -
8.在探究光的反射实验时,如图所示,量角器与平面镜垂直,将一束光线沿MO射向镜面O点,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57引用:6难度:0.7 -
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155引用:3难度:0.8 -
10.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组卷:121引用:4难度:0.7 -
11.下列在春节期间经常见到的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组卷:20引用:2难度:0.9 -
12.关于透镜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1引用:15难度:0.7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
13.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地上亮处是 (“积水”或“路面”),这是因为此处发生 反射(“镜面”或“漫”)。
组卷:183引用:2难度:0.5 -
1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组卷:51引用:4难度:0.7 -
15.如图所示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所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其中∠1=∠2),由此可判断出(填字母)为折射光线,空气在界面的方(选填“上”、“下”、“左”或“右”)。
组卷:634引用:9难度:0.7 -
16.小明用相机帮同学们照集体照,发生有部分同学在画面之外,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进入画面,小明拿着相机应
组卷:16引用:2难度:0.7 -
17.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歌曲《菊花台》中有一句歌词“独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这句话反映了光的 现象。
组卷:3引用:1难度:0.8 -
18.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中,使光线发生反射的是,使光线发生折射的是,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是,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是。
组卷:38引用:6难度:0.9 -
19.小明利用如图器材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 立在平面镜上;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CO方向射到O点,光线沿着OD方向射出。发现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实验次数 1 2 3 4 ∠i 30° 40° 50° 60° ∠r 30° 40° 50° 60°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记录于表中。分析数据可知,反射角 入射角;
(5)将硬纸板右半部分沿ON向前或向后折,在右侧纸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个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
(6)如图乙所示,在图中画出光线AO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组卷:261引用:1难度:0.5
三、作图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图或每空2分,共46分)
-
20.如图所示,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请在方框中画出合适的光学元件。
组卷:162引用:3难度:0.5 -
21.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中的像。
组卷:211引用:8难度:0.5 -
22.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4)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5)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说明老师戴的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组卷:1235引用:16难度:0.6 -
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小亮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和玻璃板。
(1)实验中,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和确定 。
(2)把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分别置于图甲中位置,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右侧,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此时蜡烛B位于图中 cm刻度线处。
(3)保持蜡烛A的位置不变,将玻璃板换成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如图乙所示,并用光屏替换蜡烛B,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可以在光屏上会出现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4)之后,小亮又把蜡烛移至34.0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然后取下光屏,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蜡烛。那么他将看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请填图中的字母)。组卷:13引用:1难度:0.5 -
24.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组卷:5326引用:59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