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

发布:2025/7/2 18:0:17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纪念(节选)
    孙犁
          住在定县的还乡队回村复辟。为了保卫农民的斗争果实,我们队伍开来了。
          一清早,我又到小鸭家去放哨。她家紧靠村南大堤,堤外面就是通火车站的大路。她家只有两间土坯北房,出房门就是一块小菜园,园子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柳树。这些年,每逢情况紧张的时候,我就爬到柳树上去监视敌人的来路。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
          柳树的叶子黄了,小菜园里满是整整齐齐的大白菜。小鸭的娘刚刚起来,正在嘱咐小鸭,等门楼醒了给他穿好衣服。随后她就忽地一声把门开开,嘴里叼着用红铜丝扭成的卡子,两手梳理着长长的头发,一看见我,就笑着说:“呀!又是老纪同志,快到屋里暖和暖和。”
    “你好吧,大嫂!”我说,“今年斗争,得到了什么果实?”
          她把头发卡好,抬手指着家前面的园子说:“分了这三亩园子。它在大恶霸陈宝三手里待了十年,现在又回来了。地多了,明年咱要好好种!叫恶霸们看看,是他们种得好,还是咱穷人种得好!”
          她回手关上门说:“纪同志,咱们回来再说话吧,我赶集去!”说完转身走了,我望着她那壮实的身子和那比男子还要快的脚步!
          不一会儿,老远传来了母亲喊小鸭的声音。母亲回来了,提着一个大柳罐,满脸红光,头发上浮着一层土。她说:“鸭,我在集上买了几十斤山药,我们娘儿俩去把它抬回来。”
          正赶上我要下岗,小鸭就说:“叫纪同志和我抬去!”
          我和小鸭把山药抬回来。我这么高,她那么小,我紧紧拉着筐系,不让筐滑到她肩上去。她一路走着笑着,到了家里,她娘留我吃饭,我在她家屋里坐了一坐。屋里比夏天整齐多了,新安上一架织布机,炕上铺着新席,母亲说,都是用斗争款买的。门楼那家伙却不言不语地摘下他自己造的木枪来。那枪做得很不高明,只是一根弯榆木棍,系上了一条红布条子。我只能夸好,小鸭在一旁笑了,母亲也笑着说:“纪同志,你知道他是什么心思吗?夏天,你在这里不是答应给他一支枪吗?后来你就走了。他整天磨翻你记性坏,赌气自己做了一支,这是拿出来叫你看看,羞臊你哩!”
          我赶紧说:“这怨我记性坏,回头我们做一支!”
          母亲这时才红着脸说:“纪同志,有个事和你商量商量,俺家他爹,出去了这就九年了,老也没个音讯,也费心给打听打听!”
          我说:“这好办,我们去封信打听打听。大嫂,不要结记,队伍开远了,交通又不方便,接不到信是常有的事。我也是八九年没和家里通信了。”
    “纪同志不是东北人吗?有人说俺家他爹也跟着吕司令开到东北去了。”
    “很有可能,那里来信不容易。”我说着告别了出来,想着一定要给小鸭的爹写封信,告诉他:他的孩子长大了,这样聪明;老婆进步了,这样能干;家里的生活变好了,一切是这么可羡慕,值得尊敬,他该是多么愉快!
          晚上,我又到小鸭家放哨,小鸭听见动静就跑出来,说:“纪同志,俺爹来信了!”
    “怎么这样巧,拿来我看看净写的什么?”
          母亲也掩饰不住快乐的心情,把信交给我,并且把灯剔亮。我把信看了一遍,这是走了很远路程的一封信,信封磨破了,信纸也磨去了头,还带着风霜雨露的痕迹。可是,别提信上的言词是多么热情激动!我拿着信纸,好像握着一块又红又热的炭。不只小鸭的母亲吓得脸烧红了,我的心也跳起来。上面写着他在这八九年里,走遍了河北、山西、陕西,现在又开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上面写着他怎样和日本鬼子作战,现在又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现在已经升为营长;上面写着他们解放了东北多少万苦难的人民,那里的人民十四年经历的是什么样的苦难!上面写着他身体很好,胜利的日子就要到来;上面写着希望妻子进步,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和反顽的斗争;上面问到小鸭长得怎么样了……
          小鸭嘻嘻笑着,指一指门楼说:“上面没提他!”
    “那时他……”母亲像是要安慰门楼,说着脸红了。我明白那意思是,爹走的时候,门楼还在娘肚子里,出远门的人,恐怕是忘记临行时遗留的这块血肉了。
          我回到我的岗位上去。想到我的同志们解放了我的家乡,我分外兴奋。天已经黑了,星星还没出全。我把身子靠在那根大干上,把背包架在老鸹窠里,把枪抱紧,着堤坡那里。
          夜深了,月亮升上来,照亮半个窗户。我听见门楼像大人一样呼呼地酣睡,像是小鸭翻了一个身,说:“多讨厌呀,人家越睡不着,他越打呼噜!”
    “鸭,明天我们给你爹写一封信吧!”母亲问。
    “叫他回来吗?”
    “干么叫他回来!把家里的事情和他学说学说。写上咱家新添了三亩地。”
    “对!给爹写封信,娘,我们给信缝一个布信封吧,布信封就磨不破了。”
          过了一会儿,小鸭又说:“娘!我看还是叫爹回来吧,听说陈宝三的大儿子参加了还乡队,要领着人回来夺地哩!”
    “不要听他们胡嚷嚷!”母亲说,“有八路军在这里,他们不敢回来。天不早了,快睡吧。”
          从此就听不见母女两个的交谈,月亮也落下去。我望一望那明亮的三星,很像一张木犁,它长年在天空游动,密密层层的星星,很像是它翻起的土花、播撒的种子。
          母子三个睡熟了,听他们的鼻息睡得很香甜,他们的梦境很远也很幸福。我想到战斗在我们家乡的雪地里的同志们,我觉得肩头加上了很重的东西,我着很远的西方。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修改于博野史家佐村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楼拿出自己做的枪来“羞臊”我的情节,虽是与主题无关的闲笔,却能让人感受到战争年代短暂的祥和与安宁。
    B.“母亲这时才红着脸说”的细节,展现出这位坚强的后方妇女提及丈夫时的羞涩,以及对丈夫的担忧和思念之情。
    C.“我”保卫小鸭的家乡,小鸭的父亲解放了“我”的家乡,两件事看似巧合又有其必然性,这一设计深化了小说主题。
    D.文中多处运用“磨翻”“结记”等方言口语,真实再现了冀中地区的生活风貌,语言生动而朴实自然,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
    (2)关于文中小鸭和母亲睡前活动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鸭和母亲在夜深时都还不能入睡,其实与门楼酣睡中打呼噜关系不大。
    B.小鸭和母亲对是否叫父亲回来的分歧,反映了两人对革命支持程度的差别。
    C.“添三亩地”“缝信封”等内容,与前文形成照应,使小说产生起伏有致之美。
    D.小鸭和母亲的对话触动了“我”的内心,引起了下文“我”丰富的心理活动。
    (3)文中有两处加点的“望”,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没有展读小鸭父亲的原信,而是用转述的方式呈现信件内容,这样处理产生了怎样效果?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谈谈你的理解。

    组卷:50引用:7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办会目标是“世界园艺新境界,生态文明新典范”。
          时代特色:2019北京世园会将充分汇集世界各国最新的国艺创新资源,充分展示人类科技文化创新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绿色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趋势,反映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绿色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的新常态。
          中国风格:2019北京世园会将努力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化到世园会的总体规划、园区建设、国艺展示、活动策划、综合服务等各个环节,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国艺文化,让世界感知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推动我国由世界园艺生产大国向世界园艺产业强国迈进。
          北京品牌:2019北京世园会将紧紧围绕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举办一届集园艺、科技、文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与八达岭长城交相辉映的园艺盛会。
          文化盛宴:2019北京世园会将汇聚不少于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等官方参展者,不少于100个国内外专业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非官方参展者,吸引不少于1600万人次的参观者。深化相互交流,促进共赢发展,让绿色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让园艺成为创意的新载体,打造“世界国艺新境界,生态文明新典范”的文化盛宴。
    (摘编自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官方网站)       材料二:
          不久前,美国航天局的卫星数据显示,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连续多年开办防沙治沙国际培训班,帮助非洲等地发展清洁能源……中国的绿色发展经验广为传播,正在惠及世界。
          北京世园会搭建的,不仅是世界园艺业展示和欣赏的平台,也是贸易和合作的平台。“肯尼亚是非洲鲜切花出口大国,希望通过北京世园会这个窗口,我们能打开中国鲜切花市场。”肯尼亚驻华使馆参赞约翰•奥迪普迸出了对北京世国会的期待。中国花卉园艺业同样对北京世园会充满期待。
    (摘编自《迎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光时刻》)       材料三:
          中国馆不仅仅从外观上看很有特色,还有很多细节也十分耐人寻味。为了减少场馆内的空调使用,节约能源,中国馆可以将室外的风吸到地下,然后通过一段200多米的管线,在夏季的时候将风输送到场馆给室内降温。此外,中国馆的屋顶还有一套完整的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之后可以作为植物的灌溉用水、景观用水。为体现生态文明的成果,展现科技与创新的力量,园区将汇集最新视听科技技术,依托科技与文化、科技与国艺打造以科技与未来为主题的系列表演,通过“科技+文化”“科技+园艺”双轮驱动,将举办“奇幻光影森林”“音乐喷泉表演”“机器人表演”等具有科技内容的表演,引领人们更好地体验绿色生活。
    (摘编自《北京世园会:与世界对话生态文明》)
           材料四:
          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应该追求携手合作。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昨天,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闭幕,在座许多嘉宾出席了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要建设一条开放发展之路,同时也必须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这是与会各方达成的重要共识。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下列对“2019北京世园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北京世园会是以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宜居城市为举办目标的园艺盛会。
    B.2019北京世园会集园艺、科技、文化、旅游于一体,既有时代特色又有民族风格。
    C.2019北京世园会不仅是园艺业展示平台,也是贸易合作平台,将汇聚众多参展者。
    D.2019北京世园会是与世界各国关于生态文明的一场对话,是科技与创新力量的展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世园会的举办不仅能推动我国园艺产业的发展,也能反映21世纪以来世界绿色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趋势。
    B.中国绿色发展经验惠及世界。卫星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绿化面积总量占全球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C.世界各国携手合作有利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的相关问题,有利于实现人类共同的梦想。
    D.四则材料侧重点各不相同。材料四,以2019北京世园会为契机,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美丽家园的愿望。
    (3)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哪些积极的实践,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6引用:4难度:0.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回忆《师说》和《劝学》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看不起
    B.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C.臂非长也 加:增加
    D.虽有槁暴 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取之蓝,而青于蓝 ②不拘时,学于余
    B.①故木受绳 ②位卑足羞
    C.①吾尝终日思矣 ②人非生知之者
    D.①蛟龙生 ②犹且从师而问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圣心备焉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用比喻论证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劝学》中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师说》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5)将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组卷:56引用:5难度:0.7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西江月[注]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过去种种努力奋斗终随流光归于破灭的恨事,表现了苏轼被贬后的消极和厌世的情绪。
    B.“人生几度新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则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
    C.“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风萧瑟、落叶纷飞是典型的秋色秋景,作者借此感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D.下片写酒贱客少,浮云遮月,中秋团聚无人,只好独自把盏北望,把作者中秋之夜独自一人居于异乡的孤寂落寞和伤时感事的愤慨、落寞之情表达了出来。
    (2)本词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是写中秋,分别用“人生几度新凉”的“凉”字和“高处不胜寒”的“寒“字表达情绪意境,试比较这两个字的异同。

    组卷:15引用:5难度:0.4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
     
     
    。”
    (2)《逍遥游》中“
     
     
    。”两句,意思是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大的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用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4)《论语•泰伯》中,曾子认为正因为读书人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遥远,所以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
     
    ”。

    组卷:2引用:1难度:0.9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1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菜品味重色黯,①         。不过寻常百姓家也是不需要什么席面的,所以那些家常菜一直是我们的最爱。
          如果不年不节的,平素大家吃得都很简单。由于故乡地处苦寒之地,冬季漫长,寸草不生,②          。我们食用的,都是晚秋时储藏在地窖里的菜:土豆、萝卜、白菜、胡萝卜、大头菜、倭瓜,当然还有腌制的酸菜和夏季时晒的干菜,比如豆角干、西葫芦干、茄子干等等。人们喜欢吃炖菜,冬天的菜尤其适合炖。将一大盆连汤带菜的热气腾腾的炖菜捧上桌,寒冷都被赶走了。人们喜欢把主食泡在炖菜中,比如玉米饼和高粱米饭,一经炖菜的浸润,有如酒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滋味格外的醇厚。而到了夏季,炖菜就被蘸酱菜和炒菜代替了。园田中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都适宜生着蘸酱吃;而芹菜、辣椒等等则可爆炒。这个季节的主食就不像冬天似的以干的为主了,这时候人们喜欢喝粥,云豆大碴子粥、高粱米粥以及小米绿豆粥是此时餐桌的主宰。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对比、比喻、比拟
    B.比喻、借代、对偶
    C.借代、对比、排比
    D.比拟、对偶、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园田中菠菜、黄瓜、青葱、生菜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都适宜生着蘸酱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19引用:6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①         ,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当重视汉字的教育。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②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依据文段主要意思,给出“加强汉字教育”的三点措施,每句不超过10个字。

    组卷:21引用:7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匹在乡村犁田拉车的白马,总认为自己生不逢时,经常向同类抱怨自己没有赶上伯乐时代,不能成为明星,终将留下老死山野的遗憾。
          战马说:“那你和我一起驰骋沙场吧,置身于千军万马之中,你会豪气万千,英雄无悔,快意人生!”
          白马说:“那多危险啊,一不小心就会送命。不去,不去。”
          驿马说:“那你和我一起驮着驿使给人们送信去吧,为不同的地域之间架起信息的桥梁,也是一种成就和快乐。”
          白马说:“太累了,餐风宿露的,还不如给主人犁田拉车的好。不干,不干!”
          赛马说:“那跟我到赛场去吧,只要肯流汗水,鲜花和荣誉将长久伴随你!”
          白马说:“竞争太强,压力太大,一点儿也不轻松,受不了,受不了!”
          众马齐声说:“如此,即使伯乐再世,你也成不了千里马。”
          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对这个故事有怎样的感受?请结合你制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6引用:2难度:0.7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泛娱乐化时代,网络文艺蓬勃发展,各种APP层出,短视频成为热门,网红达人比比皆是,玄幻、修仙、甜宠等网剧、网游占据了多数青少年的视野,网综吸引了很多世人的眼球。如何让网络文艺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习近平主席提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八字方针。生活中,引导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需每一位公民身体力行。
          结合上述材料,请以“守护网络文艺,护航青年前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0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