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筼筜湖周边各种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到湖里,导致水质恶化,鱼虾几乎绝迹,湖水散发着臭气。为了解决筼筜湖水体缺氧、自净能力差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厦门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大改善了湖水水质,美化了湖区景观。
(1)20世纪70年代,筼筜湖周边各种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到湖里,导致水质恶化,说明了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2)如表为科研人员对筼筜湖水质进行检测的部分数据:
年份、水质要素 | 溶解氧 | 石油烃 | 铜 | 锌 | 总汞 |
1999 | 3.9-6.9 | 0.06-0.09 | 2.9-5.3 | 5.0-12.5 | 0.01-0.02 |
1993 | 0.8-4.5 | 0.1-1.7 | 1.8-28 | -- | -- |
1983 | 0-3.8 | 0.5-31 | 18.5-818 | 65-303 | 0.78-3.1 |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整理后筼筜湖的水质得到很大的改善,具体表现在
溶解氧升高,石油烃、重金属含量降低
溶解氧升高,石油烃、重金属含量降低
。据此推测厦门市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关停污染企业、限制污染排放、引潮入湖、输送新鲜海水、清挖湖底淤泥
关停污染企业、限制污染排放、引潮入湖、输送新鲜海水、清挖湖底淤泥
。(写出 1 点即可)(3)筼筜湖生态系统存在这样的食物链:浮游生物→植食性鱼→白鹭,白鹭所在营养级的同化量低于植食性鱼所在营养级的原因是
植食性鱼所在营养级的同化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暂未利用),只有一部分流向白鹭所在的营养级
植食性鱼所在营养级的同化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暂未利用),只有一部分流向白鹭所在的营养级
。(4)本世纪初,厦门市启动新一轮生态修复工程,如采用人工生物浮床技术,减少水体中的氮、磷等物质,起到了净化水质的效果,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自生
自生
原理。现在的筼筜湖,呈现出湖水清澈、鱼游虾戏、白鹭翩飞的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直接
直接
价值。【考点】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答案】自我调节能力;溶解氧升高,石油烃、重金属含量降低;关停污染企业、限制污染排放、引潮入湖、输送新鲜海水、清挖湖底淤泥;植食性鱼所在营养级的同化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暂未利用),只有一部分流向白鹭所在的营养级;自生;直接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近年来,许多农村和城市的郊区建立了人工生态园,不仅为人们节假日提供了观光、休闲、度假场所,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还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园是生态工程的其中一种类型,建立人工生态园应遵循
(2)生态园内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如图所示,能量单位为kJ•cm-2•a-1。从图中可以看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
(3)人工生态园引用科学手段,根据物种的生活习性、种间关系、资源利用等方面对园区生态模式进行了合理规划,如在农田中进行套作、建立立体农业生产方式等。从研究能量流动的角度出发,其意义在于发布:2024/12/30 23:30:2组卷:6引用:3难度:0.6 -
2.生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就会破坏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 )
发布:2024/12/31 0:0:1组卷:14引用:3难度:0.8 -
3.将粪便等作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以实现“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1:0:6组卷:42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