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杂种优势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当中,对推动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育种家必须每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制种工作;同时由干杂交种不能留种,使得农民每年必须购买新的种子。无融合生殖是一种通过种子进行无性繁殖的生殖方式(不发生雌、雄配子的细胞核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无性繁殖过程)。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杂交稻的无融合生殖进行了研究,解决了杂交水稻一般需要每年制种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杂交种收获的种子种植后失去原杂交种的优良性状,导致杂交种需要每年制种的原因是
具备优良性状的杂交种自交,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具备优良性状的杂交种自交,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无融合生殖可以实现杂种优势的固定。研究发现有两个基因控制水稻的无融合生殖过程: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分裂Ⅰ异常,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含基因P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都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雄配子的发育不受基因A、P的影响。用图1所示的杂交方案,获得了无融合生殖的个体。

①子代中Ⅱ、Ⅲ分别自交后获得种子,则Ⅱ上所结种子胚的基因型是
aP或ap
aP或ap
,Ⅲ上所结种子胚的染色体组数是
3
3
个。
②理论上,子代Ⅳ作为母本能使子代保持母本基因型的原因是
Ⅳ作为母本,基因A保证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为AaPp,基因P保证雌配子AaPp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使子代保持母本基因型AaPp
Ⅳ作为母本,基因A保证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为AaPp,基因P保证雌配子AaPp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使子代保持母本基因型AaPp
.
(3)我国科研人员尝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杂种水稻的4个相关基因,实现了杂种的无融合生殖(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的4个基因在实现无融合生殖过程中的作用是
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受精卵中精子来源的染色体消失
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受精卵中精子来源的染色体消失

(4)无融合技术应用于作物育种,可能会导致
遗传
遗传
多样性降低,存在生态隐患。

【考点】杂交育种
【答案】具备优良性状的杂交种自交,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aP或ap;3;Ⅳ作为母本,基因A保证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为AaPp,基因P保证雌配子AaPp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使子代保持母本基因型AaPp;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受精卵中精子来源的染色体消失;遗传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0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与水稻一样,小麦为两性花且花朵较小,用于人工杂交实验研究十分困难。以“小麦杂交之父”李振声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含有小麦雄性不育基因的植株——太谷核不育小麦,并从小麦12万个基因中精准定位了PG5这个雄性不育基因。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含该基因的花粉完全无法发育,且相对于可育基因为显性,科学家还通过转基因等技术验证了该基因的功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1/2 8:0:1组卷:12引用:1难度:0.5
  • 2.2017年袁隆平院士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该品系最早发现于野外)成功培育了具有耐盐、耐碱性状的高产杂交“海水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1/28 11:0:3组卷:11引用:2难度:0.7
  • 3.杂交育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水稻为两性花、花小,因此找到合适的雄性不育系是杂交育种的关键。中国科学家首创了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和可育系为核心的两系杂交水稻,如图表示利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水稻留种及获得F1杂交种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育种所涉及的原理是
     

    (2)现有温敏雄性不育植株甲、乙,其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依次为21℃、25℃(在环境温度高于起点温度时,植株可表现为雄性不育)。考虑到大田中环境温度会有波动,制备水稻杂交种子时,最好选用植株
     
    作母本进行杂交。
    (3)在高温或长日照下,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仍有5~10%的自交结实率,导致制备的杂交种中混有纯合子。为解决该问题,杂交制种时,选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隐性纯合紫叶稻与雄性可育系显性纯合绿叶稻杂交,并在子代的秧苗期内剔除
     
    叶秧苗即可。
    (4)若水稻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1A2B1B2)控制,两对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A1、A2与B1、B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现将某雄性不育小穗稻与雄性可育小穗稻杂交,F1全表现为大穗,F1自交,F2中杂种优势衰退率为
     
    ,故杂交水稻需要年年制种。
    (5)水稻温敏雄性不育系(T)在高温下雄性不育,低温下可育。野生型(P)在高温、低温下均可育。与P相比,研究者在T中发现Os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为验证Os基因突变是导致T温敏雄性不育的原因,现进行转基因实验,选择的基因和导入植株分别是
     
    (选填下列字母),预期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选填下列字母)。
    a.P水稻来源的Os基因
    b.T水稻来源的Os基因
    c.P水稻
    d.T水稻
    e.转基因植株育性不受温度影响
    f.转基因植株高温下雄性不育

    发布:2024/12/30 20:0:2组卷:11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