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理解。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从哪些诗句揣摩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被放逐的时候?
(2)怎样解释诗歌开头的“君不见”三个字?
(3)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
(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系?
(5)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复醒”?
(6)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7)通过哪些词语,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
(8)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考点】
【答案】(1)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些诗句中,可以揣摩出,这是诗人被赐金放还、出长安之后所作的一首诗。因为这些句子表现出对权贵的透彻了解和由此产生的蔑视和鄙弃,对权贵们嫉贤妒能、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愤激和不满。而这只能在碰壁于朝廷之后。
(2)您难道没有看见吗?常见于乐府诗的开头和结尾,以呼告的语气引起读者注意,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3)这一句有比兴的作用,以黄河水的急遽奔流和一去不复返引起人生短暂的慨叹,比喻人生易老,年华易逝;同时,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来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4)上下句都是这一句的原因和背景。人生既然如此短暂易逝、渺小脆弱,何必让它浸透在悲观伤感之中?如此旷世奇才,皇天终将不负,区区千金,不足挂怀,正好尽兴开怀。
(5)这是诗人的愤激之辞。李白秉拿云之志,抱旷世奇才,常自比于谢安诸葛,希望辅佐君王,成就不世之业,却因君王昏庸、权奸当道、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诗人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理想彻底破灭。他无力改变这一切,于是只好逃入酒乡,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6)曹植少以才华为父亲曹操赏识,谢灵运以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他颇有功名事业心,一生追求“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却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终生不用,有志难展,结果英年早逝。李白钦佩其才干,同情其遭遇,借以自况;加之曹植与酒联系颇多,正好切事,所以用为例证。
(7)一,口气甚大,“呼儿”“与尔”,指挥倜傥。二,出手甚大,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以图一醉。三,倒宾为主,本是被友人招饮的落魄之客,此刻忘形,竟高踞一席,颐指气使,甚至提议典裘当马,其形骸之放达,情态之任诞,呼之欲出。
(8)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3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其一)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①海风:从边地沙漠南海吹来的风。②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③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一作“谁解”。④金闺:对女子闺阁的美称,指家庭。
    ( 1)请赏析第二句中“独”字妙在何处?
    ( 2)请结合三四两句中的主要意象,分析诗人情感。

    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59引用:2难度:0.3
  • 2.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期间,大约是他晚年所作。②岫 (xiù):峰峦。③畲 (shē)田:开垦过三年的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萧条”一词 写出了山馆的寂寥冷清,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B.颔联写诗人所见傍晚之景:树因秋色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归巢。
    C.尾联诗人自比陶潜,陶潜有亲友送酒,而自己只有残菊相伴,内心惆怅不已。
    D.全诗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生动再现了山馆秋景,意蕴悠长,回味无穷。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两句的妙处。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42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①王孙:此指远游的人。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春草起兴,想象独特,巧妙地把眼前春色与离别之情融为一体。
    B.第三联中“侵”“接”二字承接“又生”,描绘出了芳草蔓延扩展之势。
    C.尾联点题,芳草青青的古原成为送别的背景,“草”与“送别”自然浑成。
    D.“萋萋”与“离离”相照应,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伤春与伤离别之情。
    (2)诗的第二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浅近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成为千古绝句。请简要分析这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2引用:3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