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D
D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端坐
B.山川相 通“缭”,盘绕
C.江陵 攻占
D.而卒莫消长 消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D
D

A.侣鱼虾友麋鹿 去今之墓葬焉
B.举匏樽相属 吾一日长乎尔
C.则物与我皆无尽 于其身,则耻师焉
D.寄蜉蝣天地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山谷中者
(3)下列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是
C
C

A.①这不是曹孟德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②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是怎么在(战争中失败)呢?
C.③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可是并没有流走。
D.④这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对我和你都很适合。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

A.客人的回答抒发了对曹操的仰慕之情,表达了老当益壮的决心和意志。
B.苏子借水与月阐发万物和人生变与不变的哲理,表明他能辩证地看问题。
C.苏子对清风、明月的看法和态度,体现了他旷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D.文段多处运用对偶和比喻,句子长短错落,韵脚灵活多变。

【答案】D;D;C;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5/1/3 5:30:3组卷:1引用:4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单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荀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因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
     

    A.私心有所不尽 遗憾
    B.离骚? 创作
    C.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决心努力
    D.空文以自见 流传
    (2)以下句子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B.且勇者不必死节
    C.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以下句子中,与“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句式一样的是
     

    A.乃有所不得已也
    B.而耻学于师
    C.余犹记周公之被逮
    (4)以下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A古代圣贤都是因“有所郁结”而著书,以“述往事,思来者”。
    B.司马迁选择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
    C.文段辞气雄浑,柔中见刚,情怀大方,激切感人,至情至真。
    D.司马迁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超脱了“死节”观念的束缚。

    发布:2025/1/3 0:30:1组卷:7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赤壁赋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苏轼《赤壁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
     
    ②方其破荆州,江陵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根据选文第2段,概括客人由喜而悲的原因。
    (4)选文第1段是如何体现“赋”的语言特点的?

    发布:2025/1/3 7:0:1组卷:2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或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今之众人 众人:一般人
    B.圣人之所以为圣 所以:…的原因
    C.小学而大遗 遗:丢弃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羞耻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速
    C.夜弛之讳公军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选段只是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B.选段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
    C.选段以“古之圣人”对照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盗圣,愚益愚”的结论。
    D.选段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发布:2025/1/3 7:0:1组卷:3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