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
【体认劳动价值 凝聚德法共识】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
材料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1)看到材料一中的相关要求,同学们展开讨论。小亮说,“我长大后要从事脑力劳动,该劳动课程对我没有意义。”请谈谈你对小亮观点的看法。
材料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2)“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小亮的观点是错误的。①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②参加劳动课程有利于提升我们的劳动技能,引导我们珍惜劳动成果,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这告诉我们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2)这告诉我们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8引用:1难度:0.5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