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22年5月八步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以“墓地指标”为噱头的诈骗案。经查,该案被告人姚某某通过捏造文件、迁坟协议等材料虚构其有贺州市某墓地使用指标出售的事实,骗取他人钱款共计73万余元。最终,该案被告人被八步区法院认定为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材料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六大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1)以上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2)从材料反映了律具有哪些作用?
(3)我国为什么要“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4)有同学说:国家修订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真是太好了!我们未成年人再也不会受到不法侵害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同学的看法进行评析。
【答案】(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2)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3)因为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4)这个观点是错误的。①除了国家政府要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加强保护外,社会、学校、家庭、政府、网络也要加强对未成年的保护;②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③遇到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树立法治意识等。
(2)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3)因为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4)这个观点是错误的。①除了国家政府要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加强保护外,社会、学校、家庭、政府、网络也要加强对未成年的保护;②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③遇到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树立法治意识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引用:3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