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我也是偶然成为你父亲 ①薯片和牛肉干是儿子所喜欢的,他百吃不厌,经常藏起来,或抱在怀里。他说,要想起来就能吃到,一醒来就能吃到,我跟他说,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说,他喜欢自个儿吃,谁谁谁吃东西都不给他吃……我又给他讲了很多道理,他依然不改。正好那阵子他换牙,我告诉他一句老话:众人吃,啧啧香;一人吃,烂牙床。把他掉牙与吃独食联系起来,这一招起了作用,因为他觉得牙齿掉了很难看。
②可换牙继续,他委屈地说:“我没有偷吃阿!”看他可怜巴巴的样子,我就把换牙的真相告诉他了,并表扬他是个大方的孩子,说懂得分享的孩子人见人爱。
③有一天我在家里招待朋友;酒过三巡,儿子忽然跑进房间抱出来一瓶酒。那是一瓶放了近10年的酒,此前我跟他说过,这瓶酒很珍贵。他把酒放在桌上说:“爸,这是瓶好酒吧?”我说:“是啊。”他说:“好东西要和朋友分享。”这让我有点脸红。朋友一开始不肯让我打开这酒,当听了我和儿子有关分享的故事后,不再阻止……
④3岁之前,儿子一直和我们睡在一起。3岁前的一个月,我们开始给他做工作,说生日那天要和他分床睡。举了很多例子,终于,他答应了,不过有条件,床头得有一盏明灯、一把玩具、一个布浣熊……当然,这些都得到了满足。
⑤可生日那天晚上,他变卦了,无论如何都不肯一个人睡,最后哭了,恼怒了。他说:“为什么我一个小孩要一个人睡,你们两个大人要睡在一起?”我说:“爸妈都是睡在一起的。”他仍然不依不饶,最后,我们妥协了,决定我来陪他睡。他说,不许我半夜跑了。【A】我答应了。好不容易哄着他睡着了,轻轻地给他压好被子,悄悄地离开,调好闹钟,在凌晨5点钟再去陪他。他早晨醒来第一句话就问:“你一直都在这儿吧?”我说:“是啊。”
⑥这样持续了将近一个月,他好像慢慢适应了。元旦那天晚上,我问他有什么新年愿望。他说,他要发明一个东西把我定住,这样半夜我就不会跑了。我笑了,他也笑了,说:“爸爸是个骗子。”
⑦家里的下水道堵了,我用了各种法子都没有通好。后来就去菜场买了几条泥鳅,准备派它们去疏通下水道。儿子见了泥鳅,要我把它们养起来。我哄他说,先让泥鳅去办事,等它们把水管弄通了,就给他养着。他想了想,答应了。后来,下水道通了,当然泥鳅也一去不复返了。儿子就站在下水道那里,等泥鳅出来。他问我:“爸爸,泥鳅还没有下班?”我说:“没呢。”他说:“几点下班?”我说:“7点。”他想了想,就玩别的去了。【B】晚上新闻联播开始时,他一下就冲到下水道那里,说:“泥鳅下班了!”等了很久,泥鳅没有回来,他就哭了,说:“天黑了,它看得见吗?”我说:“泥鳅不会回来了。”他问:“泥鳅去哪里了?”
⑧我的心就那么一动。我知道泥鳅去了哪里,可我没有像他一样关心泥鳅的命运。后来我告诉他这些泥鳅的确切去处,他问;“那你为什么不爱惜?它们是有生命的啊!”我无言以对。
⑨孩子一天天长大,问题也一天天多了,有一回,放在桌子上的50块钱不见了,我们到处找都没有找到,就问儿子是不是把钱拿走了。他吞吞吐吐地说偷偷拿过一次钱,是5块的,买零食吃了,但桌子上的那50块绝对没拿。我当然不相信,朝着他的屁股来了几巴掌,再向他是不是拿了。他还是说没拿,真的没拿。虽然他没再遭皮肉之苦,但我心里想,这事一定是他干的。
⑩没几天,却在狗窝里找到了 50块钱,这让我不安。于是,给他“平反”,向他道歉。他说:“光道歉是不行的,我得打你的屁股啊。”我想了想,趴在沙发上,让他打。这让他高兴坏了,打一巴掌,傻笑一阵。
⑪那一刻,他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在他眼里,爸爸是个庞然大物,但现在他可以打爸爸的屁股,也许这就是平等。
⑫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的父亲,是那样的偶然,但他的一生因此而改变,他死心塌地像石头铺在地上那样,垫起孩子愿望的脚尖。
⑬我们陪伴孩子、滋养孩子,他们也同样陪伴、滋养我们。
(1)请从“我”的角度简要概括“我”和儿子之间的故事。
(2)文章多次写到“我”哄骗儿子的情节,有何作用?
(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A】我答应了。好不容易哄着他睡着了,轻轻地给他压好被子,悄悄地离开,定好闹钟,在凌晨5点钟再去陪他。
[B]晚上新闻联播开始时,他一下就冲到下水道那里,说:“泥鳅下班了!”等了很久,泥鳅没有回来,他就哭了,说:“天黑了,它看得见吗?”
(4)本文的主题,有人认为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有人认为是表现父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互相滋养的,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考点】开放探究.
【答案】(1)“我”教育儿子要学会分享,后来被儿子“教育”要与朋友分享好酒;“我”想和3岁的儿子分床睡,因儿子反悔而妥协;“我”买了泥鳅疏通下水道,看到儿子关心泥鳅的命运后告诉他真相;“我”冤枉儿子偷拿了桌上的50块钱,在狗窝找到钱后给儿子平反。
(2)突出“我”教育儿子、安抚儿子的良苦用心,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儿子相信“我”善意的谎言,侧面烘托出了他心灵的纯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A示例: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压好被子”“离开”“定好闹钟”等细节表现了“我”怕惊醒儿子且怕他发现“我”半夜溜走的心理。
B示例: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冲到”等动词生动地表现出儿子想要养泥鳅的急切心理以及不能见到泥鳅的伤心、对泥鳅的担忧。
(4)示例:我赞同本文主题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文章用大量笔墨写儿子因害怕掉牙而愿意分享零食、因继续换牙而满腹委屈、相信疏通管道的泥鳅还能下班回来、被爸爸冤枉后要打爸爸屁股等事情,显得天真无邪,表现了儿童心灵的纯真。
(2)突出“我”教育儿子、安抚儿子的良苦用心,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儿子相信“我”善意的谎言,侧面烘托出了他心灵的纯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A示例: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压好被子”“离开”“定好闹钟”等细节表现了“我”怕惊醒儿子且怕他发现“我”半夜溜走的心理。
B示例: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冲到”等动词生动地表现出儿子想要养泥鳅的急切心理以及不能见到泥鳅的伤心、对泥鳅的担忧。
(4)示例:我赞同本文主题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文章用大量笔墨写儿子因害怕掉牙而愿意分享零食、因继续换牙而满腹委屈、相信疏通管道的泥鳅还能下班回来、被爸爸冤枉后要打爸爸屁股等事情,显得天真无邪,表现了儿童心灵的纯真。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