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④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⑤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⑥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⑦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⑧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材料二】

【材料三】
      ①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如果你对周围的世界关注度不足,大脑根本不会把你体验到的感觉存储下来。大脑通过连接神经细胞形成长期记忆。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越强,你的记忆就越鲜明。神经连接的大网将所有感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段记忆:某个场景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闻起来是什么气味。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期记忆。
      ②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让几百位受试者在没有导游带领的情况下自行游览了一座教堂。游览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依据指令记录一些细节,例如“教堂中十字形的平面结构”,或者重观察“宏伟的入口上方欢迎你的青铜天使”。一部分受试者携带着配有摄像头的iPod或手机,他们需要按指令拍摄照片,另一些受试者什么都不带。游览结束后一周,所有受试者都需要接受突击测试,研究者会询问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理应记得的一些细节。结果发现,不带相机的受试者在10道题里大约能答对7道,而带了相机的受试者得分更接近6分。二者的区别细微却不容忽视,就像从C到D。
      ③从事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坦普尔顿表示“相机会让人分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所以记不住那些本应专心欣赏的东西。现今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

A.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因此,老师在上课时适当板书,有助于学生记忆。
B.朗读之所以有助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是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C.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但并不是对所有情况适用。
D.记忆分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材料三主要阐释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得出两条有意义的结论。
(3)根据三则材料,你认为要怎样才能保持更长久的记忆?

【考点】图表分析
【答案】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26 22:0:1组卷:35引用:7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走近“新冠病毒”【材料一】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蔓延全国。起初,科学家也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称之为“类SARS”病毒。尽管它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世卫组织发言人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瑞士科学家的报告指出:“日前,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更易于侵入人体,其复制能力高于前造成极大恐慌的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病毒要进入细胞,细胞上就必须要有它对应的受体(Receptor)。
          比如艾滋病病毒HIV的常见受体是CD4蛋白,通常在血液里免疫细胞的表面,所以HIV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而不用担心空气传播。而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受体和SARS一样,都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这意味着病毒要感染人类,首先得接触到有这种酶的细胞,完成受体结合。而我们恰好有不少这种细胞就暴露在空气中--黏膜。黏膜的意义在于分泌黏液,保持湿润。黏膜细胞主要存在于我们的嘴唇、眼皮、鼻腔和口腔中。当病毒以某种方式接触到你的口腔黏膜,与受体结合,感染就开始了。每个被感染的细胞会产生成千上万个病毒颗粒蔓延到气管、支气管,最终到达肺泡,引发肺炎。感染完成后,传播也不是难事。人们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会混合着来自咽喉等部位的呼吸道分泌物,形成飞沫核,随着喷嚏和咳嗽传播到空气中,接触其他人。带有病毒的飞沫核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也会导致接触感染。在病毒感染之后,会有一个最长14天的潜伏期。潜伏期后,很多感染者都表现出了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出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和呼吸困难,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
          据调查,治愈的感染者出院后,少部分人在接受病毒核酸检测时依然会呈“阳性”结果。2月14日,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卫生厅发言人表示,多伦多市确诊的两例新冠肺炎患者,在临床诊断已经痊愈出院的情况下,两周后测试的鼻咽拭子检测结果仍为阳性,至今在家隔离。因此,一部分康复患者仍可能是病毒携带者。但钟南山院士也指出,出院后测出阳性的病患,可能是由于粪便、肠道的病毒残余物。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秩表示,广东初步数据显示14%的出院患者有“复阳”现象,已经对他们进行集中的医学观察,但没有出现第二代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根据初步的统计,“复阳”患者出院后一般不具备传染性,但这些案例的出现,再一次显示出新冠病毒不为人知的特性。
    【材料二】
          从2020年1月20日开始,口罩就成为了稀缺资源。钟南山院士指出,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口罩的多层结构可以有效的阻隔可能带有新型冠状病毒的飞沫核,这些飞沫的尺寸一般在0.7-2微米之间。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口罩有: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纱布口罩等。口罩对于微粒的捕捉效率如下表所示:
    几种口罩对微粒的捕集效率
    口罩类型/
    微粒大小
    0.1微米 0.7微米 1微米 2微米 5微米 10微米
    纱布口罩 9% 1% 1.2% 1.9% 35% 79%
    普通医用口罩 71% 70% 73% 88% 93% 100%
    医用外科口罩 82% 80% 86% 97% 100% 100%
    N95口罩 96% 97% 97% 99% 100% 100%
    【材料三】
    “目前多个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只是近年来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中的一个,“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有越来越大的越势。”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2009年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以及这次高致死率的新型冠状病毒,无一例外都是动物宿主体内的病毒突破物种屏障感染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与2003年报告发现的SARS冠状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都能够引起严重疾病,且呈现出高病死率。
    【材料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在无数人为汹汹疫情奋勇前行之际,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一些关于疫情的谣言也肆意传播。
          谣言的传播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谣言的传播,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①谣言主题必须极具重要性;②谣言的细节必须足够模糊,缺乏方便人民辨明是非的细节。此外,谣言的传播还需要方便、快捷的群体信息交流渠道。而朋友圈、微信群和微博等互联网交流平台,恰恰成为了谣言传播的主要土壤,这类事件不断被曝光,再次突显了维护清朗网络环境的重要性。在这举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政府、科学专家应积极行动起来,抗击谣言。对于广大群众,面对不明信息要提高警惕,做“剑客”“智者”,不做“看客”。
    (1)根据材料,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初,新型冠状病毒又称“类SARS”病毒,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二者有明显区别。
    B.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一样,都是近年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之一。
    C.与HIV病毒不同,新冠病毒受体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因此,其不能通过血液传播。
    D.新型冠状病毒复制能力高于SARS病毒,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后都表现出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
    B.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出现症状前会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一般不会超过14天。
    C.谭文杰指出: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
    D.随着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和微博等互联网交流平台的流行,谣言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省略?请简述理由。
          根据初步的统计,“复阳”患者出院后一般不具备传染性,但这些案例的出现,再一次显示出新冠病毒不为人知的特性。
    (4)【材料四】中提到,“对于普通群众,面对谣言则应该做‘剑客’‘智者’,不做‘看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发布:2025/1/10 8:0:1组卷:7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认为低碳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有关联吗?你会响应低碳生活的倡议吗?下面是某学校的“校园低碳环保调查”数据(节录)。

    【材料二】地球并不是传说中的聚宝盆,事实上,地球的宝藏正在被人类一点一点地吞噬,地球上每分钟有36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森林在消失。我们所消耗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根据全球生态足迹网络的计算,人类每年消耗的自然资源,需要地球花大约1.5年的时间再生。更好的生活并不意味着无止境的物质消费。如果我们太肆虐的消耗超出了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森林会退化,草原会变成荒漠,生态系统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会下降。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图表中的主要信息。
    (2)请你为“低碳生活”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
    (3)作为社会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结合材料一、二内容具体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实现“低碳生活”。(至少两点)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140引用:3难度:0.6
  •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直径约80-120nm,只感染人、鼠、猪、猫、犬、禽类脊椎动物,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SARS的病原体,冠状病毒最先是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呈球形或椭圆形,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整个病毒像日冕,因此得名,不同的冠状病毒的棘突有明显的差异。
          冠状病毒为一类大型家族病毒,能够导致人类和动物感染发病的病毒,能够引起人类发生从普通感冒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包括SARS(非典)的多种疾病。
    材料二:
          2013年5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曾被称为“类SARS病毒”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这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MERS-CoV)感染而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首次被发现。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气短,肺炎较为常见,腹泻等胃肠症状也有过报告。据报告,一些经实验室确诊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并无症状,但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中大多数无症状病例是在大力追踪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接触者之后检出的。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是一种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研究表明,人类通过与受感染的单峰骆驼直接或间接接触而受到感染。在埃及、阿曼、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等一些国家的单峰骆驼中检出此病毒,并在中东、非洲和南亚单峰骆驼中检出该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表明这些动物曾感染此病毒),病毒的起源尚不十分清楚,但根据不同病毒的基因组所做分析,人们认为它可能源自蝙蝠,并在很久之前传到了骆驼。自2012年以来,27个国家报告了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沙特阿拉伯报告了大约80%的人类病例。据我们了解,人们在该国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单峰骆驼或个人而受到感染。在中东以外发现的病例,通常是在中东感染之后,病人前往中东以外地区旅行。在中东以外地区发生的疫情很罕见。
    材料三:
          新型冠状病毒病,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暂命名为“2019-nCoV”。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已构成全球大流行。
          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4月21日17:00全球累计确诊2416526例;死亡166638例;累计治愈588884例;中国累计确诊84278例;现有确诊1621例,境外输入累计1608例,死亡4642例,治愈78015例;海外疫情:美国确诊已逾79万例。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
          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一种传染病,目前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飞沫传播,第二种是密切接触,第三种是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传播可能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气溶胶传播是指病毒以气溶胶的形式悬浮在空气当中。病毒在气溶胶里存活的时间长短跟气溶胶的环境关系非常密切。比如环境温度、湿度、通风性,都可能会影响病毒的存活时间。如果温度比较高,病毒存活时间会比较短;如果温度比较低,存活时间相对会比较长;如果通风性能好,气溶胶含量浓度就会比较低,感染人的机会也会比较少。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冠状病毒直径约80-120nm,名字来历是形状球形或椭圆形,包膜上存在棘突像日冕。
    B.经过追踪调查,中东呼吸综合征无症状病例,都是接触了实验室确诊病例感染上的。
    C.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呈现的病状不同,有发烧咳嗽的,有罹患肺炎的,重症会死亡。
    D.随着我国进入七八月份的夏季,气温升高,理论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可能减弱。
    (2)请结合材料一,用简明的语言给“冠状病毒”作出解释。
    (3)材料二的说明语言严谨准确,试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4)阅读材料三,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材料分析,人类应该如何避免感染冠状病毒?

    发布:2025/1/10 8:0:1组卷:8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