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应把握好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关系。既要让‘钱袋’鼓起来,也要让脑袋富起来。”
      材料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三次分配则是发挥社会力量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这三种分配制度的协调十分重要。
      三次分配是社会主体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可以通过制度、法律等各方面配套支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在提出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时,邓小平同志也不断强调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提醒人们“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上述材料能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其中的一则或几则,围绕话题“富裕”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话题作文
【答案】让精神富裕成为每个人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物质生活的富裕看得见摸得着,而精神生活的富裕则不好界定不好衡量,但却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事实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精神生活的富裕更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追求。
      一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树立明礼知耻的文明意识。2021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物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本应在精神上也富有起来。但遗憾的是,这方面我们做的还有欠缺。从集体哄抢到景区泡脚,从高铁占座到公交“动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当下,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更应该内外兼修、明礼知耻、自尊自爱,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二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避免小富即安的守成心态。伴随着我国不断崛起的步伐,很多家庭摆脱了贫困,逐渐过上了富裕生活。可是一些家庭在富裕起来的同时,开始丢掉勤俭持家的作风,而且不注重家风建设,对子女予取予求,生活奢侈。正所谓“生于安乐而死于忧患”“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我们总是自满于眼前取得的成绩,就会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村委会每年都组织年轻人到贵州的山村体验生活,培养年轻人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始终保持进取心态。
      三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要涵养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人自古就有胸怀天下苍生的情怀。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善人”在路上设食物救济饥民;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提出了许多延续至今的重要慈善理念,如悲田、福田思想;宋代,出现“义庄”,最早由范仲淹创立;明末民间慈善组织之中以同善会最突出。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我们应涵养精神,让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
      早在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制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框架。现在前半段所“允许”的过程已经做得很好,应该转向“共同富裕”的后半段。让精神富裕成为每个人的追求,每个中国人都应提高认识、胸怀大局、感恩国家,先富主动带后富、帮后富,实现物质、精神双富裕,这,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富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1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大作文:以“挫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发布:2025/1/3 0:30:1组卷:2引用:0难度:0.7
  • 2.大作文:以“挫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发布:2025/1/3 0:30:1组卷:0引用:3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书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请截取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读书片段,记录自己的成长点滴和人生收获。
          请以“与最美的风景相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明确文体;(2)记录真实,不得抄袭和套作;(3)字数不少于800字,书写规范和工整。

    发布:2025/1/1 3:30:1组卷:12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