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研究的杂交水稻对人类影响深远。利用野生稻(Y)与栽培水稻(T)进行远缘杂交获得杂交水稻F1,F1与亲本相比结实率降低。将F1作为母本与T杂交,得到子代并筛选结实率为12的个体作为母本再与T杂交,连续多次后获得结实为12的个体,此类个体自交,后代中结实率为12的个体记为NIL-q。过程如图1所示。

(1)水稻(2n=24)既可自交也可杂交,其基因组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 1212。水稻Y和T来自同一个祖先,由于存在 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导致两个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判断图中涉及的水稻依然属于同一物种,理由是 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
(2)为探究水稻的结实率降低的原因,用水稻T、NIL-q进行如下实验。
1
2
1
2
1
2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T×♂NIL-q | ♀NIL-q×♂T | NIL-q⊕ | T⊕ | |
结实率 | 1 | 1 2 |
1 2 |
1 |
减半
减半
(填“正常”或“减半”)。②组别乙和丙相比,可得知两组雄配子的育性
正常
正常
(填“正常”或“减半”)。(3)经实验,初步将控制育性降低的基因定位于水稻Y的1号染色体某一片段上。为进一步定位使育性降低的基因位置,选取此片段杂合的NIL-q自交,获得多种类型的纯合植株。
①因NIL-q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
交叉互换
交叉互换
,故子代中1号染色体上的DNA不同片段会分别来自Y与T。②分析这些纯合植株的DNA片段来源与结实率,如图2所示。可以判断控制育性降低的基因位于
L3-L5
L3-L5
的分子标记之间。(4)通过分析此DNA区段的核苷酸序列,确定这一区段中的A基因为控制育性降低的基因。检测两性配子的育性,科研人员又发现育性正常的雄配子中含a基因的配子在特定情况下出现半数不育的情况。预测特定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NIL-q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2:3:1
AA:Aa:aa=2:3:1
。(5)欲利用野生稻改良栽培稻,本研究在获得改良栽培稻方面的价值有
abc
abc
(填序号)。a.揭示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后代不育的分子机制
b.为提高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后代的结实率提供研究思路
c.利于用杂交的方法将野生稻的优良性状引入到栽培稻中
【答案】12;地理隔离;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减半;正常;交叉互换;L3-L5;AA:Aa:aa=2:3:1;ab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8引用:3难度:0.6
相似题
-
1.某种鱼生活在相邻但彼此隔离的2个池塘中。在捕食者多的池塘,鱼短时间快速的游动;在捕食者很少的池塘,鱼长时间连续的游动。进一步实验发现,雌鱼表现出对原种群雄鱼更强的交配偏好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17 11:30:2组卷:28引用:3难度:0.6 -
2.如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15 3:30:1组卷:31引用:6难度:0.5 -
3.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8 19:0:1组卷:56引用:1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