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约1.1万年前,黄土高原某区域(如图)受构造与气候变化的影响,形成太原盆地、黄土台地和丘陵。先民们的活动空间受地貌演变的影响,太原盆地的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前)遗址就分布在盆地边缘的黄土台地和黄土丘陵上。龙山文化早期(距今约5000~4500年前),由于河流侵蚀强烈,先民们开始进入冲积平原地势稍高的地区活动。到了龙山文化晚期,盆地平原区各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部分先民迁出冲积平原区,部分先民仍留在原地居住。

(1)分别说明该区域的黄土台地和丘陵的形成过程。
(2)仰韶文化时期聚落遗址主要分布在黄土台地或丘陵区、而非冲积平原区和基岩山地,分析主要原因。
(3)龙山文化晚期部分先民迁出冲积平原区,部分先民仍留在原地居住。请从“迁出”或“留在原地”中选择一个角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太原盆地构造下陷,盆地边缘相对抬升,形成台地;流水侵蚀作用加强、盆地边缘地带下切形成黄土丘陵。
(2)太原盆地平原区属于河流和湖泊环境,不适宜先人居住;盆地边缘黄土台地或丘陵、地势较高,有利耕作;基岩山地土层较薄,海拔较高,气候较寒冷。
(3)迁出:水位上升、河流淹没或影到平原边缘海拔相对较低处。耕地与聚落居住地被淹没,洪涝灾害影响较大,不宜居住,先民被迫迁移。
留在原地:平原地区受洪涝灾害威胁较小,耕地与聚落居住地未被河流淹没;河流堆积作用加强,改善了土壤条件;水位上升有利于农业生产灌溉,适宜先民继续居住。
(2)太原盆地平原区属于河流和湖泊环境,不适宜先人居住;盆地边缘黄土台地或丘陵、地势较高,有利耕作;基岩山地土层较薄,海拔较高,气候较寒冷。
(3)迁出:水位上升、河流淹没或影到平原边缘海拔相对较低处。耕地与聚落居住地被淹没,洪涝灾害影响较大,不宜居住,先民被迫迁移。
留在原地:平原地区受洪涝灾害威胁较小,耕地与聚落居住地未被河流淹没;河流堆积作用加强,改善了土壤条件;水位上升有利于农业生产灌溉,适宜先民继续居住。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1引用:4难度:0.5
相似题
-
1.下列选项中村落的空间形态与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17:0:2组卷:2引用:4难度:0.8 -
2.为了节约耕地和抵御外敌,历史上贵州省的村落常依山而建。如图示意该省解放前大洋溪村(今已废弃)和现在大洋溪村位置。读图完成9~10题。
影响解放前大洋溪村区位选择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发布:2024/12/31 13:30:2组卷:0引用:1难度:0.7 -
3.乡村聚落的重组是一个社会经济过程的反映。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乡村聚落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传统聚落空间的改变甚至消失。如图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该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最显著的变化是( )发布:2024/12/31 16:30:1组卷:2引用:2难度:0.6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