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论民本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面各句中的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DD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涂有饿莩
D.数罟不入洿池
(2)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C
A.弃甲曳兵而走 | 拖着 |
B.申之以孝悌之义 | 反复陈述 |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 抢 |
D.斯天下之民至焉 | 则,那么 |
D
D
例句: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
B.未之有也
C.大王来何操
D.无望民之多于临国也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C
C
A.树之以桑
B.填然鼓之
C.谨庠序之教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翻译句子。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D;C;D;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6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端坐 B.山川相缪 通“缭”,盘绕 C.下江陵 攻占 D.而卒莫消长也 消失 A.侣鱼虾而友麋鹿 去今之墓而葬焉 B.举匏樽以相属 以吾一日长乎尔 C.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寄蜉蝣于天地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A.①这不是曹孟德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②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是怎么在(战争中失败)呢?
C.③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可是并没有流走。
D.④这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对我和你都很适合。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客人的回答抒发了对曹操的仰慕之情,表达了老当益壮的决心和意志。
B.苏子借水与月阐发万物和人生变与不变的哲理,表明他能辩证地看问题。
C.苏子对清风、明月的看法和态度,体现了他旷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D.文段多处运用对偶和比喻,句子长短错落,韵脚灵活多变。发布:2025/1/3 5:30:3组卷:2引用:4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赤壁赋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苏轼《赤壁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根据选文第2段,概括客人由喜而悲的原因。
(4)选文第1段是如何体现“赋”的语言特点的?发布:2025/1/3 7:0:1组卷:2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或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今之众人 众人:一般人 B.圣人之所以为圣 所以:…的原因 C.小学而大遗 遗:丢弃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羞耻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速
C.夜弛之讳公军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选段只是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B.选段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
C.选段以“古之圣人”对照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盗圣,愚益愚”的结论。
D.选段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发布:2025/1/3 7:0:1组卷:3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