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区域的海陆分布态势受地质运动和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台湾海峡在地质历史时期历经多次断裂下沉,局部存在隆起。距今7万年前地球进入末次冰期,当时台湾海峡部分出露海平面,发育有古河流、森林;海平面较低时,“东山陆桥”(福建东山岛-台湾浅滩-澎湖列岛-台南海底隆起)连通大陆和台湾岛。进入全新世,气候渐暖,海平面回升;距今8500年前后,台湾海峡最终被淹没于海底。如图示意台湾岛周边等深线分布及东山陆桥位置。

(1)据图说明台湾岛东西两侧近岸海域的水深差异。
(2)从地质运动的角度,简述台湾海峡的形成过程。
(3)在台湾岛上发现有原本生活在淮河流域的古菱齿象化石,推测冰期时古菱齿象迁徙至台湾岛的地理原因。
(4)有研究认为,无论是东山陆桥时期,还是台湾海峡形成之后,澎湖东北水道都在加深。试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东侧近岸海域等深线密集且数值较大,说明水深较深且变化大;西侧近岸海域等深线稀疏且数值较小,说明水深较浅且变化较小。
(2)地处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台湾海峡所处地带整体下沉,形成地堑,后被海水淹没,最终形成海峡。
(3)冰期时,淮河流域因纬度较高,气候寒冷,食物较少;台湾岛纬度较低,水热较充足,食物较多;海平面下降,东山陆桥出露海平面,连通海峡两岸。
(4)东山陆桥时期:陆地淡水汇聚形成的河流经澎湖东北水道一带注入南海,受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影响,澎湖东北水道不断加深。海峡形成之后:该地区有较强洋流流经,水流速度较快(海水侵蚀强),侵蚀海底,导致澎湖东北水道变深。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2引用:5难度:0.3
相似题
  •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如图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

    (1)对比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解释差异的成因。
    (2)沙坝面积缩少,影响小镇居民的居住安全。有人建议将居民全部搬迁到大陆,对此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发布:2024/12/31 18:30:1组卷:3引用:2难度:0.3
  •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梵净山位于贵州省,是我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米,为世界自然遗产。约2.2亿年以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曾是海洋,海底变质岩层上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而梵净山的主体是不易被溶蚀的变质岩。
    材料二:梵净山年降水量1100~2600毫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孑遗有多种古老珍稀物种,生态学家称其为“喀斯特高原中的生态孤岛”。图为“梵净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1)简述在海底变质岩形成后,梵净山高大山体的形成过程。
    (2)说明梵净山成为“生态孤岛”,生物多样性优于周边喀斯特地区的自然原因。
    (3)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请提出梵净山地区发展的合理措施。

    发布:2024/12/31 19:30:1组卷:7引用:2难度:0.5
  • 3.如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吃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99引用:5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