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请阅读《让工匠精神释放时代光彩》一文,回答问题。
      ①当今时代,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需要每个人都具备工匠精神,有些人以为工匠精神是舶来品,其实,我们古代寓言故事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庄子》“庖丁解牛”中的庖丁,还有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都很好的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②善于解牛的庖丁,与油不沾铜钱的卖油翁,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做任何事都要心到、神到,如此才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当今我们面临的时代,要想真正成为世界大国、强国,必须着力培养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释放时代光彩。
      ③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央视推出的《大国工匠》让人叹服,潜水器装配首席钳工顾秋亮,组装的我国首个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观察窗密封级别达到头发丝的1/50;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他们背后彰显的是对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具备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中国制造业水平提升到令人敬仰的国际尖端。
      ④工匠精神是一份锐意创新的心意。“科技是第一发展动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这句话指出创新的重要性。岭南民间雕刻工艺大师何世良说“如果师傅教会我雕荷花,我一辈子只会雕荷花,雕一朵牡丹都不行,有什么用呢?一辈子都不能超越师傅。师傅教技法,用技法去创新,才是徒弟的使命。”他的这种观念深深融进砖雕创新实践中,在长50米、高9米的大型砖雕作品《百福晖春壁》中,因为壁雕面积甚大,为增强立体感和克服平板之弊,他把雕刻深度大大增加,千方百计让雕刻物凸出来,成为砖雕技术上的一大突破。
      ⑤工匠精神是一种勇于坚守的执着。从古至今,许多名人们都将勇于坚守的工匠精神诠释的淋漓尽致:从曹雪芹倾其毕生经历创作了《红楼梦》,到司马迁用数十载创作了《史记》,以及一生只为一事来静心守护故宫文物30余载的修复师单嘉玖,不管是这些创作出鸿篇巨制的文人墨客,亦或是制作出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他们背后所诠释的就是勇于坚守,敢于寂寞的工匠精神。也体现了一个道理:不经历时间的磨砺不会沉淀出创世的经典。想要成为新时代的工匠,我们更要忘记浮华虚无,潜心事业,脚踏实地。更要秉持这种“板凳愿做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决心,学习“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的忍耐。
      ⑥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锐意创新、勇于坚守。那么我们应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⑦弘扬工匠精神,首先要转变社会价值观念。针对社会上浮躁化的思想,加大宣传力度,用好网络平台,树立工匠典型,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术工人短缺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劳动力供给不足,工匠型人才更是缺乏。要鼓励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建立良性培养机制,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职业人才。还要健全、完善激励保障制度,对各行业涌现的技术创新人才加大奖励力度,提高待遇,引导劳动者钻研技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和美好人生。
      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使出洪荒之力,像庖丁与卖油翁一样,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每一份普通但不平凡的工作中去!让工匠精神释放出时代光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写“庖丁解牛”和“卖油翁”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1)让工匠精神释放出时代光彩。(着力培养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释放时代光彩。)
(2)①开篇以庖丁和卖油翁的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本文的论点。③充当事实论据,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3)举例论证,列举了曹雪芹、司马迁创作,单嘉玖守护故宫文物事例,有力论证了“工匠精神是一种勇于坚守的执着”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4)首先,文章开头以庖丁和卖油翁的事例引出论点“让工匠精神释放出时代光彩”。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进一步运用道理论证,阐述了“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化中心论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弘扬好学之风
          ①读书历来都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学问多寡也是衡量人品道德的重要标准。从古至今,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学习。他们孜孜不倦,刻苦学习,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时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因此,我们应大力弘扬好学之风,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礼记》中有言,“学然后知不足”。孔子认为,一个人想要增长学识,就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一遇到不懂的事情,就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一次,孔子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旁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③学习不仅能增长学识,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古代很多官员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后,并没有放弃学习,几乎个个都是饱学之士,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他们下朝回家后,大都在读书学习、吟诗作画。我们所熟知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无不是如此,例如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苏轼、范仲淹,清代的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
          ④古人将勤学善学的精神概括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无论是少年求学,考取功名以期建功立业;还是中年学思并重,积淀人生的厚度;抑或是垂垂老矣依旧不肯放下书本。一个好学之人会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由于从古至今人们对学习的推崇,使得我们的历史史册记载了许许多多勤奋好学的故事。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绿植清新悦目,花朵争奇斗艳,即便如此,他仍能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以至于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过一次。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得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由此可见,对于成功者而言,人的一生就是好学的一生。
          ⑤坚持学习需要付出艰辛,一时做到容易,长期坚持却难,终身不辍更难。因此,只有坚持不懈、积少成多,才能有所收获。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成长成熟的,没有生而知之者,都是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坚持学有所思,把知识变为智慧。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至千里、集细流成江海。
          ⑥我们现在提倡学习型社会,应该把学习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我们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始终把读书学习与加强道德修养紧密联系起来,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选义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古至今,有所成就的人大都热爱学习、刻苦学习,从而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
    B.“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这种勤学善学的精神激励我们要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中。
    C.古人认为,治天下者先治心,治心者先治己。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坚持不懈地学。
    D.我们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把读书学习与加强道德修养紧密地联系起来,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

    发布:2024/12/27 3:0:1组卷:19引用:2难度:0.4
  • 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尝试错误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学”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忠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幡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潜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始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志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请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50引用:4难度:0.8
  • 3.阅读《自尊》一文,回答问题。
    自 尊      ①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②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
          ④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
          ⑤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本文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3)第⑤段中傅雷先生的事例,能不能与第②段钱学森和第③段陈寅恪的事例颠倒顺序?请说明理由。
    (4)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一次经历,谈谈你对“自尊”的理解。

    发布:2024/12/27 3:0:1组卷:6引用:4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