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来研究元素,始于19世纪初。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纳提出了锂钠钾、钙锶钡、磷砷锑、氯溴碘等15种元素,把这些元素称为“三种元素组”。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耶,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制定了一个“六元素表”。1865年,英国化学家组兰兹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将已知元素作了排列。他发现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这好像音乐上的八个音阶一样重复出现,于是提出“八音律”的理论(下表是“八音律表”的前部分)。
H | Li | G | Bo | C | N | O |
F | Na | Mg | Al | Si | P | S |
(1)请你将Br、K、Mg三种元素按迈耶的六元素表规律进行排列
Mg、K、Br
Mg、K、Br
。(2)根据纽兰兹“八音律表”,与Na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Li
Li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AC
AC
(可多选)。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
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不需要借助技术手段
C.如果当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未来也会有其他科学家发现
D.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表已包含所有元素
E.纽兰兹的“八音律表”中没有稀有元素,说明他的理论是错误,没有作用的
【考点】元素周期表结构及简单规律.
【答案】Mg、K、Br;Li;A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1 8:0:9组卷:18引用:0难度:0.6
相似题
-
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认真分析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
A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C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2的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5)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烃,如烷烃、烯烃、炔烃等.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CH4),其余随碳原子数的增加,依次为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如果烷烃中的碳原子数为n,则烷烃的化学式可以用通式发布:2024/11/26 8:0:2组卷:13引用:1难度:0.3 -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图表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13号元素的名称为
(2)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的元素属于
(3)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C.中子数不同
(4)如图为R3+粒子结构示意图,则X=
(5)与钠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发布:2025/1/18 8:0:1组卷:41引用:1难度:0.7 -
3.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13号元素是铝元素,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2)通过上表分析可得出的规律有(写一点)
(3)图2是S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发布:2024/12/9 8:0:2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