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3)第1段提出了怎样的择师标准?用原文回答。
(4)第2段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说理论证?试举例分析。
【答案】(1)①用来……的。
②竟然。
(2)①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②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对比论证,如“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进行对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将人们给孩子选择老师而自己却以从师为耻进行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则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进行对比。
②竟然。
(2)①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②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对比论证,如“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进行对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将人们给孩子选择老师而自己却以从师为耻进行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则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进行对比。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5/1/3 5:30:3组卷:2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你知道文言文中的“之”都有哪些常见的用法,说出其中的三种?
发布:2025/1/3 6:0:1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发布:2025/1/3 7:30:1组卷:2引用:1难度:0.8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1)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孰视之
B.何陋之有
C.辍耕之垄上
D.公将鼓之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统为之饮食衰少。
②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发布:2025/1/3 7:0:1组卷: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