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A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B.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D.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村晚》为我们展示了一幅 牧童骑牛晚归牧童骑牛晚归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 牧童晚归休憩牧童晚归休憩图。右边这幅图可以用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短笛无腔信口”来概括,我能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把诗句中的情景描绘出来: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短笛随意地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短笛随意地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异同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C
A.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B.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牧童》则通过“六七里”“三四声”等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傍晚的宁静。
C.两首诗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牧童》还通过“不脱蓑衣”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劳累。
D.两首诗都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答案】A;牧童骑牛晚归;牧童晚归休憩;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短笛随意地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8引用:1难度:0.8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1)《塞下曲》一诗如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诗中写将军雪夜率军追敌的壮举,突出了
(3)填空:这首诗从题材分,应属于
(4)研读三四句,分析“逐”和“满”两个字的妙处。发布:2025/3/13 1:30:5组卷:20引用:1难度:0.8 -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发布:2025/3/12 8:30:1组卷:67引用:1难度:0.8 -
3.短文: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1)节日不同。《元日》描写
A.除夕
B.春节
(2)景象不同。《元日》描写了
A.热闹欢快、万象更新
B.宁静祥和、喜盼丰收
(3)天气不同。《元日》中的天气是
(4)习俗相同。都描写了发布:2025/3/13 4:0:1组卷:135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