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湿润、半干旱、干旱)土壤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乌克兰周边区域、我国东北平原和美国中央大平原,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素有“粮仓”之称。近年来,美国黑土区由于过度开垦导致“黑风暴”盛行,发生时,往往大风卷起沙尘,遮天蔽日,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难以言表的苦恼。
(1)指出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气候条件并说明理由。
(2)说出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黑风暴”对土壤肥力恢复的消极影响。
(3)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之一,简述适量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质量的积极作用。
【答案】(1)甲、乙、丙分别对应湿润、干旱、半干旱。理由: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甲淋溶层最厚,土壤发育程度高,这类土壤分布在降水较多的湿润区;干旱的气候背景下,降水少,土壤淋溶层很薄,淀积层接近地表,对应图乙;而丙居中,处于半干旱区。
(2)“黑风暴“加剧区域环境干燥;导致草原植被难于恢复,土壤抗侵蚀能力下降,土层变薄;大风卷起沙尘,表土剥蚀,土壤质量下降。
(3)增强土壤肥力,维持稳定的土壤养分;改善土壤性质,促进土壤发育;增加土壤粗糙度,提升土壤抗侵蚀效果等。
(2)“黑风暴“加剧区域环境干燥;导致草原植被难于恢复,土壤抗侵蚀能力下降,土层变薄;大风卷起沙尘,表土剥蚀,土壤质量下降。
(3)增强土壤肥力,维持稳定的土壤养分;改善土壤性质,促进土壤发育;增加土壤粗糙度,提升土壤抗侵蚀效果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12 19:30:1组卷:9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清山花岗岩体位于三清山山体的中心部位,其平面形态呈不规则状,在山体内出露面积约98km2。组成该山体的花岗岩水平节理及垂向节理发育,山体演变初期在内力作用主导下形成峰峦,后来外营力进一步沿节理破坏,逐渐发育成峰丛、峰柱、造型石等微地貌景观。如图示意三清山剖面及其演变过程。
(1)指出该山体①②过程中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
(2)分析三清山花岗岩体大面积出露的原因。
(3)说明⑤阶段该山体花岗岩造型石的形成过程。发布:2024/12/31 18:0:1组卷:12引用:5难度:0.6 -
2.如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条曲线,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
(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
(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
(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发布:2024/12/31 6:30:1组卷:53引用:6难度:0.1 -
3.中亚哈萨克斯坦东部的一些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科学家为研究重金属元素在“水-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在某铅锌冶炼厂附近土壤剖面采样分析(数据如表)。科学家还发现研究区的多种植物,尤其是白杨对重金属有高度的富集作用。
样品深度(cm) 锌(mg/kg) 超标百分比(%) 铅(mg/kg) 超标百分比(%) 0-26 976±60 42.2 1282±78 213 26-56 115±9 5 26±4 4.3 56-95 115±9 5 27±4 4.5 95-117 124±10 5.3 24±5 4 发布:2024/12/18 18:30:1组卷:55引用:8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