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而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一半空的注射器.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 产生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因NO与O2反应生成NO2而产生产生干扰产生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因NO与O2反应生成NO2而产生产生干扰;
(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 气泡冒出和溶液变为蓝色气泡冒出和溶液变为蓝色;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NO↑+4H2O3Cu+8H++2NO3-═3Cu+2NO↑+4H2O.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 验证NO的生成验证NO的生成;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方法是 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E中,若气体变为红棕色则说明生成了NO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E中,若气体变为红棕色则说明生成了NO.
(4)装置D的作用是 吸收多余的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防止倒吸吸收多余的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防止倒吸.
【答案】产生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因NO与O2反应生成NO2而产生产生干扰;气泡冒出和溶液变为蓝色;3Cu+8H++2NO3-═3Cu+2NO↑+4H2O;验证NO的生成;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E中,若气体变为红棕色则说明生成了NO;吸收多余的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防止倒吸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68引用:5难度:0.3
相似题
-
1.将32.0g的Cu片投入到150mL某浓度的HNO3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下)NO2和NO的混合气体,则该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发布:2024/12/30 3:30:1组卷:33引用:3难度:0.6 -
2.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1/12 8:0:1组卷:221引用:2难度:0.9 -
3.铜、锰及其合金是人类常用的金属材料.
(1)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高温灼烧,可制得CuMn2O4.
①写出基态M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②CO32-的空间构型是
(2)在铜锰氧化物的催化下,CO被氧化为CO2,HCHO被氧化为CO2和H2O.
①根据等电子体原理,CO分子的结构式为
②CO2分子中C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③1 mol甲醛(HCHO)分子中所含σ键的数目为
(3)科学家通过X射线推测胆矾中既含有配位键,又含有氢键,其结构示意图可简单表示如图:
①胆矾的化学式用配合物的形式表示为
②胆矾中SO42-的空间构型为发布:2024/11/12 8:0:1组卷:8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