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石钟山①
苏轼ㅤㅤ《水经》云:“彭蠡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③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④,北音清越。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ㅤㅤ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⑤,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⑥,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⑦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⑧之声,与向之噌吰⑨者相应,如乐作焉。
ㅤㅤ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有删减)【注】①石钟山:位于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分别是上钟山和下钟山。②彭蠡:鄱阳湖的别称。③李渤:唐朝洛阳人,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④南声函胡: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函胡,同“含糊”。⑤齐安、临汝:地名。⑥罅(xià):裂链。⑦涵澹澎湃:波浪激荡。⑧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⑨噌吰:拟声词。
(1)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方法 | 词语 | 意思 |
课内迁移 | 然是说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 ① 转折连词,可是。 转折连词,可是。 |
查阅字典 |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到、往B.恰好C.出嫁 | ② A A |
语境比较 | 有窾坎镗鞳之声 余是以记之 |
③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 ④ 代词,指以上的经过。 代词,指以上的经过。 |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4)下列说法和作者的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D
D
A.郦道元对石钟山名称由来的判断基本正确,但是不够详尽。
B.士大夫不做实地考察,因而得不出真相。
C.用斧头敲打石头的方法是浅陋的,李勃就属于此类“陋者”。
D.渔工水师也不知石钟山得名的真相。
(5)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能找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请结合文段分析。
【答案】转折连词,可是。;A;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以上的经过。;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3 12:26:7组卷:22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2 23:0:3组卷:34引用:1难度:0.7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54引用:4难度:0.8 -
3.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一箪食,一豆羹 食之不能尽其才 D.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君子成人之美 A.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蹴尔而与之 聚室而谋曰 C.万钟于我何加焉 苛政猛于虎也 D.乡为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鱼为业
A.文章开头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文中第②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在生死关头却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C.文章通过“不辨礼仪”接受“万钟”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论证非常有力。
D.本文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能经受住考验”的道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发布:2024/12/27 1:0:4组卷:14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