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      舜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选自司马迁《太史公自序》)(注)①缧绁(léi xiè):监狱。②陶唐:即唐尧。③至于麟止:汉武帝元特元年,猎获白麟一只,《史记》记事即止于此年。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C

A.舜于畎亩之中 有时朝白帝
B.行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D.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入帘青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能否将语段(一)中两个段落的内容互换位置?为什么?
(4)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具体内容,说说排比在两语段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4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文言文阅读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 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 ,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管夷吾举于
     

    ②困于心于虑
     

    ③病
     

    ④四夷俱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②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发布:2024/12/27 1:30:1组卷:184引用:10难度:0.5
  • 2.比较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七里之
     

    ②委而
     

    ③寡助之至,亲戚
     

    ④傅说于版筑之间
     

    ⑤必先其心志
     

    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入/则无法家/拂士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这两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处世为人、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发布:2024/12/10 5:0:1组卷:437引用:3难度:0.5
  • 3.课内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行乱其所为 拂:违背,不顺
    B.其筋骨 劳:劳累
    C.益其所不能 曾:增加
    D.管夷吾举于 士:狱官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畎亩之中 告之
    B.饿其体肤,空乏 如土石何
    C.胶鬲举于鱼盐 多助之至,天下顺
    D.发于声,后喻 去之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列举古代圣贤起于微贱的事例,意在阐述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练。
    B.第②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炼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炼激发人的斗志,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
    C.本文最后提出了文中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本文论证严密,通篇设喻说理,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中心论点。

    发布:2024/12/19 22:0:1组卷:116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