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1年年初,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登上微博综艺榜晚会栏目类第一,该节目不仅令亿万观众 ,更重要的是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在台上“舞”活了,它用5G、AR技术展示虚拟场景,力求将盛唐的风采和少女的灵动搬上舞台,再现盛唐时期的大国气象和以“唐三彩”为代表符号的唐韵之美,从而为大众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 )曾几何时,传统文化传播 ,如此突然 、接二连三地破圈而出,令人振奋和欣慰。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亦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以更理想的荧幕呈现实现了“1+1>2”的综合效应。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 、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力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锻造现代文艺的精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C
A.喜闻乐见 | 式微 | 否极泰来 | 简明扼要 |
B.耳目一新 | 衰败 | 否极泰来 | 简明扼要 |
C.耳目一新 | 式微 | 峰回路转 | 言简意赅 |
D.喜闻乐见 | 衰败 | 峰回路转 | 言简意赅 |
D
D
A.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
B.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
C.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
D.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出圈”一词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C
C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行动的写照。
B.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C.青藏高原是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考点】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答案】C;D;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5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甲)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乙)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丙)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吗?
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
(丁)我受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赏析。
(3)请简要分析文中“秋的韵致”有何内涵。发布:2025/1/1 4:30:2组卷:1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我向来偏爱古人书札,不必正襟危坐,不必计较书法作品的章法,字法,墨法,提起笔,蘸上墨,在尺素间走走停停,随遇而安。这两封信上的毛笔字,苏东坡写得自然流畅,笔墨的丰腴中藏着骨力,线条的凝重中含着秀逸。苏东坡是大书法家,他诸多的名帖不知润泽了古今多少书法研习者,【乙】而吸引我的,则是《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两帖都是苏东坡写给他的好朋友陈馈陈季常的。
苏东坡曾作诗道“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狮子吼”在佛经中指如来正声,苏东坡本意说陈季常研习佛理,听到讲解教义,好似狮子吼声振聩发聋,手里的拄杖坠地。谁知传到民间成了戏笑他的可怜,谈起佛学、佛法,往往整夜都不睡觉,反而,一听到妻子洪亮的怒骂之声,吓得惊慌失措,连拐杖都离了手。偏巧柳氏是河东人,“河东狮吼”于是成了妇人脾气暴躁凶悍的代名词。【丙】陈季常自此落下惧内的声名,于是有了这出《狮吼记》,坊间盛传出了“河东狮吼陈季常,千古风流苏东坡”的名句。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
B.丰腴
C.振聋发聩
D.反而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发布:2025/1/3 9:0:5组卷:2引用:1难度:0.7 -
3.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发布:2025/1/1 4:30:2组卷:68引用:3难度:0.5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