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是否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天体将其改造成我们的第二个栖息地?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将目光聚焦于火星,中国的科学家亦是如此。在太阳系大家庭中,为什么①人类选择探测火星人类选择探测火星,而不是金星或者其他行星?答案可能有点让人意外:因为火星比金星条件优越。
金星表面有极其浓密的大气层,压强是地球大气层的92倍,相当于一个人背着一辆50吨重的坦克。更糟糕的是,这么浓密的大气层中绝大部分气体是二氧化碳。这导致了非常强的温室效应,而且,金星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460℃。作为对比,②火星大气层稀薄火星大气层稀薄,密度不到地球的1%。毕竟,气压低可以穿航天服,而气压太高就只能被压死。虽然火星表面的平均温度是零下55℃,而且波动范围很大,但与金星的460℃相比,③感觉火星上更舒服感觉火星上更舒服。科学家通过对金星和火星不断探测,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两个星球的真实面貌,但是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来说,金星上的极端环境条件严重阻碍了人类探索的步伐。火星在环境条件和地理条件上就显得友好些,能够满足人类对地外天体的求知欲。同时,火星最有吸引力的一点,是上面有水。这让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希望大增。
(1)请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简要概括上面文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
【考点】概括要点.
【答案】人类选择探测火星;火星大气层稀薄;感觉火星上更舒服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17 8:0:9组卷:5引用:5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哈佛的一位文学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又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再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打开窗帘,阳光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关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这位哈佛教授的两个主要观点是:
①
②
(每点不超过30个字)发布:2025/1/1 4:0:1组卷:10引用:10难度:0.8 -
2.根据以下文字,请给“非虚构散文”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40个字。
产生于新世纪的“非虚构散文”是一种新的写作形态。长篇“非虚构”散文《大地上的亲人》从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叙述三个村庄亲人真实而复杂的生存境遇,展现了处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命运和基层社会的真实图景。但是有一些打着“非虚构写作”旗号的作品,缺乏散文文体应有的优美语言、修辞、文气、情采、格调、氛围,这样的作品读起来自然味同嚼蜡。发布:2025/1/1 4:0:1组卷:4引用:5难度:0.7 -
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发布:2025/1/2 6:30:3组卷:312引用:55难度:0.7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