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陲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注释]①愀然(qiǎo):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②束发:年纪轻。
③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④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A
A.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 | 不以物喜 |
B.盖亦有为而发 | 野芳发而幽香 |
C.入为名谏议 | 名之者谁 |
D.是则真可哭也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
C
C
A.朝廷用人如此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取 酒 共 酌 意 致 闲 淡 亭 午 风 渐 劲 湖 水 汩 汩 有 声。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陲以安
②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
(5)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袁中道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情怀有何不同?
【答案】A;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14 3:0:1组卷:146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 (命名)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C.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D.野芳发而幽香 (香气)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下面对《醉翁亭记》一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并交代亭名的由来。
B.第二段描写了琅琊山朝暮、四时之景的变幻无穷,写出了太守的欣赏山水之乐。
C.第三段描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场面,表现太守与民同乐。
D.第四段写了太守日暮醉归的情景,表现太守因仕途不得意沉醉于山水,避世退隐的思想。发布:2024/12/26 19:30:1组卷:40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①。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②。越二载,生铨③,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④,戚党⑤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⑥。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⑦,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⑧,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士铨《忠雅堂集》)
(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②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③铨:作者蒋士铨自称。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⑤戚党:亲戚和乡邻。⑥吟哦声:读诗的声调。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⑧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越二载/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B.母即抱铨行一室中/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府君苟有过/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听而后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投以骨(《狼》)
C.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D.挟天子以令诸侯(《三顾茅庐》)
(3)与“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问女何所思(《木兰诗》)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D.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②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142引用:3难度:0.7 -
3.古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峰,互相缀发。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翩,如在江南画图中。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节选自李流芳《游西山小记》,有删改)(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解衣欲睡
②怀民亦未寝
③相与步于中庭
④欣然起行
(2)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战于长勺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所欲有甚于生者
C.相与步于中庭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
B.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
C.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
D.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
(4)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余因得遍观群书
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写庭中赏月,议论抒情。寥寥数语,意味隽永。既有贬谪的悲凉,又有赏月的欣喜,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B.【乙】文通过描写西山的建筑、湖泊、树木、山峰等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西山美景的赞美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C.【甲】文“积水空明”正面写出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侧面描写月光的澄澈,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
D.【甲】【乙】两文都借用描写、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但仍然旷达、乐观的复杂心情。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顾而乐之,殆不能去。发布:2024/12/19 14:0:2组卷:104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