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位于西安市蓝田县,2016年依白鹿原地势修建,利用传统的技艺表演、当地美食、大量仿古建筑等吸引了众多游客。随着次年影视剧《白鹿原》火爆全国,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开业当日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红极一时。2017年周边地区相继出现了白鹿原影视城、白鹿仓景区、白鹿原生态文化观光园、白鹿古镇和簸箕掌民俗村等六七家主打白鹿原民俗文化的文旅项目。漫步在民俗文化村景区,架子车、石碾盘、织布机等“老物件”数量稀少,利用度不高,基本处于成品展示阶段;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小吃店,除了蓝田本地特色小吃外,还有很多小吃、特产来自全国甚至全球各地。2020年初,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被拆除。
分析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被拆除的原因,并提出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答案】原因:与白鹿原民俗文化相关的旅游项目众多,同质化竞争严重,客流市场分流严重;传统民俗保留较少,文化挖掘不深;侧重餐饮发展,商业化严重,特色不鲜明;影视作品热度下降,对游客吸引力下降。建议:开发特色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
发布:2024/12/31 8:30:1组卷:154引用:1难度:0.6 -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榆神府矿区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鄂尔多斯煤盆地中部,隶属陕西省榆林市。区内煤炭储量丰富,煤层厚、埋藏浅,煤炭资源的开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矿区以风沙土和黄绵土为主,土壤结构较疏松、有机质含量低。早期采煤沉陷区造成的破坏尚未解决,新的采煤活动仍在继续,采煤沉陷区不断扩大,加剧了环境恶化。据不完全统计,矿区内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面积达150km,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灾害在矿区内广泛分布。
材料二:植被覆盖度是反映矿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榆神府矿区1990-2019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45.48%和54.52%。
(1)读图,说出榆神府矿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点,并列举主要驱动力。
(2)试评价榆神府矿区煤矿的开发条件。
(3)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当地煤矿开采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4)有观点认为,应该关停榆神府矿区的煤炭开采,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发布:2024/12/31 6:30:1组卷:11引用:3难度:0.3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湖南省沙洲瑶族村位于南岭山地,属于老少边穷地区。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下,该村以“半条被子,温暖中国”的红色故事为主题,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捂热了红色旅游产业,实现了整村脱贫致富。
(1)分析与之前相比,沙洲瑶族村旅游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推测沙洲瑶族村为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发布:2024/12/31 6:30:1组卷:1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