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曲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土玮《韬光小记》)(注)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心
对……感到快乐
对……感到快乐

佁然不动
呆呆地样子
呆呆地样子

信声无哀乐也
更加
更加

僧少可语耳
遗憾
遗憾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B

A.时踞石 不思则罔
B.其境过清 物喜,不以己悲
C.山营卫得水而活 不可久居,乃记而去。
D.岸势犬牙差互 如土石何
(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4)翻译下面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
(5)(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
贬谪后的孤寂悲凉
贬谪后的孤寂悲凉
的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
知音难觅的惆怅
知音难觅的惆怅
的情绪。

【答案】对……感到快乐;呆呆地样子;更加;遗憾;B;贬谪后的孤寂悲凉;知音难觅的惆怅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纤纤擢手。(  )

    发布:2025/2/28 11:0:1组卷:51引用:1难度:0.8
  •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5/3/13 4:0:1组卷:55引用:1难度:0.0
  •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终日不成。 (  )

    发布:2025/3/13 2:0:1组卷:60引用:1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