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岁的小萨本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沉迷于网络后,小萨经常在网上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后来在微信群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他不仅没有悔改,反而经常与同伙盗窃他人财物等,触犯了刑法,被法院判处五年六个月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五万元人民币。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谈到互联网时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互联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
(1)材料一中小萨的行为先后违反了哪类规则?
(2)材料一中小萨“与同伙盗窃他人财物”是一种怎样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3)请你谈谈对“互联网如果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的理解。
(4)观察小萨的行为轨迹,请你从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和防范违法犯罪的角度谈谈我们得到的启示。
【答案】(1)纪律、道德、法律。
(2)犯罪行为。因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刑罚处罚(或严重社会危害性,刑法当罚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影响现实的人际关系。 ④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这时,网络是潘多拉的魔盒。
(4)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防范违法犯罪: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2)犯罪行为。因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刑罚处罚(或严重社会危害性,刑法当罚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影响现实的人际关系。 ④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这时,网络是潘多拉的魔盒。
(4)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防范违法犯罪: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0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一米线”是文明线,也是健康线。近期一些地方和学校增设“一米线”标识,加强人员疏导,避免聚集,防范传染。划定和守住“一米线”意在( )
①防止感染,彻底遏制疫情
②遵守秩序,培养规则意识
③倡导公德,提升公民素养
④适度距离,保障人们健康发布:2025/1/3 1:30:2组卷:13引用:2难度:0.7 -
2.2022年12月13日,“再见了,行程卡。”(如图)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中国通信院发布关于删除通信行程卡相关数据的通告。这告诉我们( )
发布:2024/12/28 3:30:1组卷:6引用:3难度:0.7 -
3.以下是中学生明明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明明与同学小强一起过马路,他们遇到了红灯,小强说,没关系,咱们跟着前面这群人一起闯过去。人多没事。
(1)明明应该:
(2)理由:
情境二 明明班级新的班主任准备按照期中考试成绩排座位,成绩好的同学坐好的位置,成绩差的同学全坐不好的位置。班主任正在为此事请同学们举手表决。
(1)明明应该:
(2)理由:
情境三 明明在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外地工作的表哥,表哥客气地递上一支香烟说:“来,抽一支。”
(1)明明应该:
(2)理由:发布:2024/12/28 2:0:1组卷:4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