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甲】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延熹①中,幸②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耳!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③,而万人以宁。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④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乎!”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选自《后汉书•逸民传》)【乙】李建勋罢相江南,出镇豫章。一日,与宾僚游东山,各事宽履轻衫,携酒肴,引步于渔溪樵坞间,遇佳处则饮。忽平田间一茅舍,有儿童诵书声。相君携策就之,乃一老叟教数村童。叟惊悚离席,改容趋谢,而翔雅有体,气调潇洒。丞相爱之,遂觞⑤于其庐,置之客右,叟亦不敢辄谈。
李以晚渴,连食数梨。宾僚有曰:“此不宜多食,号为五脏刀斧。”叟______。丞相曰:“先生之哂,必有异闻。”叟谢曰:“小子愚贱,偶失容于钧重,然实无所闻。”李坚质之,仍胁以巨觥⑥,曰:“无说则沃之。”叟不得已,问说者曰:“敢问’刀斧’之说有稽乎”曰:“举世尽云,必有其稽。”叟曰:“见《鹖冠子》。所谓五脏刀斧者,非所食之梨,乃离别之’离’尔。盖言人之别离,戕伐胸怀,甚若刀斧。”遂就架取一小策,振拂以呈丞相,乃《鹖冠子》也。检之,如其说,李特加重。
(选自《湘山野录》)【注】①延熹:汉桓帝的年号。②幸:皇帝驾临。③茅茨采椽(chuán):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④逸:放纵,放任。⑤筋:喝酒。⑥觥:酒杯。
(1)下列对词类活用或文言句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C
A.“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中的“异”是意动用法,可译成“认为……很奇异”。
B.“立天子以父天下邪”中的“父”是名词作动词,可译成“像君父一样关爱”。
C.“有老父独耕不辍”改成“有老父者,独耕不辍”就是一个典型的判断句。
D.“引步于渔溪樵坞间”与“仍胁以巨觥”都是状语后置句。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B
A.不告而去。 | 劳而无功。 |
B.吾为子羞之。 | 为虎作伥。 |
C.仍胁以巨觥。 | 以绝后患。 |
D.先生之哂。 | 何罪之有。 |
D
D
A.鄙之
B.瞋目
C.嗟叹
D.窃笑
(4)下列对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C
A.【甲】文中“我野人耳!不达斯语”,这似是谦辞,实是讥刺,简直是给张温一记耳光!
B.【甲】文中四个“邪”字,看似连续发问,实则两两对比,直对张温发出诘问,终令“温大惭”。
C.【乙】文“振拂以呈丞相”中“振拂”这一细节,说明老人平时不常看《鹖冠子》这本书,表明老人对“梨”“离”之解不一定正确。
D.【甲】文“老父笑而不对”中的“笑”含义丰富,在文章中能找到较好的印证;【乙】文“先生之哂,必有异闻”中的“哂”,为下文老叟对“五脏刀斧”的正确理解做铺垫。
(5)有人认为【甲】文中汉阴老父虽身居乡野,却不忘忧国忧民,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请结合文本写出两条反驳理由。
【答案】C;B;D;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5/1/3 3:30:1组卷: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