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小明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与物的位置位置关系。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大小关系。
(3)小明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把点燃的蜡烛A置于如图乙中所示的位置上,接下来的操作是:将光屏放置在玻璃板右侧35cm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成像将光屏放置在玻璃板右侧35cm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成像。
(4)若蜡烛A以0.2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远离玻璃板的速度是0.20.2m/s.且像的大小不变不变。
(5)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位置关系便于比较物与像的位置关系。
【答案】位置;大小;将光屏放置在玻璃板右侧35cm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成像;0.2;不变;便于比较物与像的位置关系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07引用:3难度:0.1
相似题
-
1.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面的白纸上,再取两个完全相同的“F”字样的物体a和b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
(1)小丽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 。
(2)小丽在玻璃板前看到物体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在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将b按图乙中 (选填“①”或“②”)置于玻璃板后,不断移动,直至与物体a的像 。
(4)当物体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
(5)实验中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丽将玻璃板沿玻璃板位置向右平移,蜡烛A的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6)如图丙所示,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A'B'。
发布:2024/10/24 20:0:2组卷:12引用:1难度:0.5 -
2.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透明玻璃板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玻璃板与木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实验时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是经玻璃板 (选填“反射”或“折射”)成的虚像;
(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如果在蜡烛像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作为屏幕,则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白纸板上 承接到A蜡烛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若玻璃板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A蜡烛,2s后B蜡烛应远离原来的位置 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5)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L1和L2平行竖直放置,两镜相距s,物体A在两镜之间,A在L1中的一个像是A1,A2在L2中的一个像是A2,已知A1、A2相距s1,当物体A在两镜之间移动时,A在两镜里成的像A1、A2的距离s1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发布:2024/10/25 0:0:1组卷:77引用:1难度:0.5 -
3.小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平直的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 放置;
取两支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
(2)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观察到B蜡烛,从而确定像的 ,也方便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
(3)实验时在玻璃板上能看到的蜡烛A的像的成像原理是 。
(4)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若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92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cm。发布:2024/10/24 12:0:1组卷:2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