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文化墙的主体是二十四节气的介绍。下面是同学们改编的三则材料,请帮助他们解决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的明信片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惊蛰”两个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①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地,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清明:_________
      清明时节,草木萌发,时有知时节的好雨然而至。看吧,在蒙蒙细雨中,小草精神抖擞地绿着,鹅黄色的柳枝轻歌漫舞,青黑色的粗糙的老树皮。②在雨的滋润下,似乎也有了几分青春的颜色。雨后天晴,清新的空气中多了些泥土的味道,暖暖春阳中,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很高。
      处暑:暑气止矣,迎来了家家户户丰收的景象
      每年的暑都是在农历的七月中下旬,有书解释:“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人们告别炎热的夏天,享受着“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惬意。立秋之后,人们开始收割庄稼;到了处暑,基本完成,可谓是“处暑满地黄,家家仓有粮”。可见,处暑是幸福感最强的节气。
(1)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B
B

A.“悄”应读为“qiǎo”
B.“明信片”应写为“名信片”
C.“处”应读为“chǔ”
D.“轻歌漫舞”应写为“轻歌曼舞”
(2)有同学对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请你帮他选出修改正确的一项
D
D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①:②,
(3)请仿照其他两个节气的“一句话”解说,在横线上也用一句话解说“清明”。
(4)文化墙上,“大寒”节气介绍中链接了一则小故事,请你将故事中的对联补充完整。
明代有一秀才,某日夜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便随口吟出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小雪
小雪
。”此联一出,成为绝对。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考点】语段修改
【答案】B;D;小雪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13 16:30:10组卷:21引用:1难度:0.8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驻扎在岩壁的石头或矗立向上,或倾斜飞翔,毫不掩饰自己的峥嵘险峻(营造/构造)令人畏惧的惊险氛围。而那些匍匐在山岭、蹲立在溪畔的象形石,或像龟兔,或像猿猴,或像鸡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构筑和谐的生态景象。那些普通的石头以(简约/简易)造型出现,也是遵循返璞归真、大道从简的艺术原理,很是帖近人的情感意愿和审美意识,一如画中小品和诗中小令。①_____,演绎峡谷的自然之美;②____,彰显峡谷的幽深意境。磐石,也叫关门石,十多米高,如一座关隘封锁着一处险要。峡谷岩石遍布,稀少的泥土,庞大而古老的桂花,竟能在此扎根,不可谓奇迹。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驻(zā) 矗立 峥嵘险峻
    B.匍匐 (pàn) 维妙维肖
    C.帖近 演绎 (xǔ)栩如生
    D.磐石 (ài) 返璞归真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构造 简易
    B.营造 简约
    C.营造 简易
    D.构造 简约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以画之韵 ②以诗之形
    B.①以诗之韵 ②以画之形
    C.①以画之形 ②以诗之韵
    D.①以诗之形 ②以画之韵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峡谷遍布岩石,稀少泥土,庞大而古老的桂花,竟能在此扎根,不可谓奇迹。
    B.峡谷岩石遍布,泥土稀少,庞大而古老的桂花,竟能在此扎根,可谓奇迹。
    C.峡谷岩石遍布,稀少泥土,庞大而古老的桂花,竟能在此扎根,可谓奇迹。
    D.峡谷遍布岩石,泥土稀少,庞大而古老的桂花,竟能在此扎根,不可谓奇迹。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96引用:2难度:0.5
  • 2.八年级语文组准备开展古诗诵读大赛,并向八年级各班学生发布了通知,请按要求修改。
    通知八年级各班:
          为了更好地开展“走进古诗苑”活动,改善同学们的文化修养,请八年级参加诵读比赛的同学今天下午三点准时到达学校报告厅。
    2019年6月10日
    八年级语文组
    (1)通知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修改意见为:
     

    (2)通知中句子有语病,应该把“
     
    ”改为“
     
    ”。

    发布:2024/12/27 6:30:3组卷:14引用:1难度:0.4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既有物阜民丰的 甲 (A.内容 B.内涵),也(tū xiǎn)出其与生俱来的文明属性和特质。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说:中国是一个比历史还要古老的国家。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也可以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中国既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现代的文明型国家。中华民族曾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 乙 (A.不可磨灭 B.不可捉摸)的重大贡献。小康中国既秉承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又开放创新、向其他文明汲取智慧和营养,由此产生了新的物质、制度、文化,创造了璀璨的精神成果,不断续写着中华文明的辉煌,不断丰富人类文明的灿烂图谱。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tū xiǎn)
     
        ②汲取
     

    (2)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发布:2025/1/2 23:0:3组卷:7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