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萧太后河地处北京市东南部,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下游汇入通惠河。明清时有“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江南水乡”之说。至2016年,萧太后河因垃圾成堆、污水流淌,被称为“牛奶河”,被住建部选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名单》。近几年来,经当地相关部门综合治理,萧太后河从纳污河变成为市民休憩观景的好去处。如今,走在萧太后河畔的湿地公园内,繁花盛开,芦苇摇曳,波光粼粼。

(1)历史上的萧太后河主要具有 供水供水、航运航运等功能。
(2)“牛奶河”所指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水质性污染水质性污染。其中的“牛奶”主要是指河水被 工农业废水工农业废水等污染物污染的现象。萧太后河逐渐演变成“牛奶河”的过程对应图中序号 ②②,即主要表现在当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时形成。
(3)当地相关部门综合治理“牛奶河”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可能有 B、DB、D。(双项选择)
A.河边兴办畜禽养殖场
B.新建扩建再生水厂补水
C.将河渠加盖形成暗涵
D.溯源治污,清退石材加工等两岸低级次产业
(4)萧太后河治理成效显著,产生了 生活休闲生活休闲、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
【答案】供水;航运;水质性污染;工农业废水;②;经济发展;B、D;生活休闲;维护生物多样性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赣南地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离子型重稀土储量居全国之首。近30年来,由于人类对赣南离子型稀土矿的开发利用,矿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表示意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开发利用不同工艺技术之间的对比。
方法 开始使用时间 使用过程 资源利用率 池浸法 20世纪70年代初 表土剥离━矿体开采一入池浸矿(用浸出剂渗浸置于浸出池(槽)中经过破碎的矿石,使其中有价组分转入溶液的过程)一回收浸液—尾矿排弃 26% 堆浸法 20世纪90年代后期 生产过程与池浸工艺基本相似,又被称为放大的池浸工艺 30%~40% 原地浸矿法 目前赣南地区利用此法的区域不足10% 不破坏矿体地表植被、不剥离表土开挖矿石的情况下,通过利用一系列浅井(浅槽)加入浸矿液,经过渗透和离子交换,有选择地将矿石中的稀土离子浸出并回收 75%左右 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博多河贯穿整个孟加拉国,总流域面积约为31000km2。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广。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博多河流域是孟加拉国的稻米主产区。孟加拉国人口约1.6亿,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和工业区逐年扩张,加上流域特殊的地理自然特征,导致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频发。如图示意博多河流域。
(1)简述博多河流域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博多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具体表现。
(3)分析博多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1引用:3难度:0.7 -
3.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浑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浑浊天气日数图。
资料三: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1)该市浑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
(2)出现浑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51引用:3难度:0.3